天幕介紹了許多華夏後世關於航天的“國之重器”。
各朝古人很多專業術語都看不懂。
但不妨礙他們看的很過癮。
俗話說的好,越是看不懂,越是高大上。
永樂年間。
朱棣感嘆道:
“後世的繁華,果真難以想象!”
“每當朕認為華夏後世已經足夠繁華時,天幕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整理朕的認知上限。”
朱瞻基湊過去插嘴道:
“爺爺,我能想象!”
“華夏已經可以上九天攬月了。”
“下一步就該是下五洋捉鱉了吧。”
他已經學會自己腦補了。
朱棣有些好笑。
朱瞻基少年心性,思維跳脫,總會有一些新奇的想法。
他也期待著朱瞻基的想法能不能和華夏後世的各種新奇事物有一些碰撞。
“如今有天幕指引,你且好生觀之,看是否能為我大明所用!”
......
此時,彈幕彈出。
“以後不要發這些了,太落後呢,能不能發一下白帝。”
“這些都過去了,現在期待的是南天門計劃和鸞鳥。”
“博主你不行啊,央媽都下場親自更新南天門計劃了。你居然沒有,差評!”
“南天門計劃,基於已經出現的技術進行科幻想象。”
......
各朝古人麻了。
全都麻了。
他們已經見識到了華夏人對天穹的探索。
從載人飛船,到空間站,再到探月工程、探日工程。
甚至他們完全不懂的量子科學。
這後世的一幕幕,實在是讓他們這些古人大開眼界!
從屈原“問天”開始到大清被推翻。
兩千多年的時間,各朝古人對星空的認知,僅僅只有判斷方位、預知天氣等而已。
上世紀六十年代,華夏後世還是一窮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