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太廟,皇帝朱棣和太子熾,以及太子懷裡抱著的朱瞻基,這個大明皇長孫在前,
漢王則在後,跪地給列祖列宗的牌位磕頭上香,敬獻供品。
只見在享殿接受供奉的四位先帝,分別為——
仁祖淳皇帝諱五四,
熙祖裕皇帝諱初一,
彝祖恆皇帝諱四九,
德祖宣皇帝諱百六,
以及太祖高皇帝諱元璋,他的爺爺。
只不過,在太廟裡卻看不到朱允炆的廟號。
祭祖之後,朱棣帶著倆兒子和皇太孫返回奉天門廣場,舉行元旦大朝。
這是一年最隆重的大朝會,儀仗自然也是最高規格,朝賀禮儀十分莊重。
儀衛威嚴氣派,公卿百官整肅、各國使臣畢恭畢敬,盡顯上邦大國氣象!
奏樂聲中,朱棣步履沉穩登上金臺帷幄,在金漆龍椅上端坐,接受萬邦萬民的新年朝拜!
他以為自己會陶醉於這些宏大的儀式,所帶來的成就感。
但此刻,卻忽然有些意興闌珊,沒了興致。
俯瞰那成千上萬的俯跪在面前的臣子,他想著的卻是十四歲那年的春天,大本堂的那些兄弟們。
憨傻的二哥,傲嬌的老三,老實的老五,蠢笨的老六,時不時挨自己揍的老七...
還有那個在自己每每犯錯後,總是溫柔給自己擦著藥,數落著自己別老惹父皇生氣的大哥。
若是大哥還在,他真的願意將皇位重新交還給他,死心塌地做他的左膀右臂。
奉天門廣場上,山呼海嘯的朝拜聲忽然將他喚醒!
朱棣這才驚覺,自己早不是那個燕王,從這一刻起,他將是大明的新主人。
永樂大帝!
三聲響鞭過後,群臣便在禮讚官的率領下,朝賀贊呼。
歷朝歷代,群臣大朝行禮都是三呼萬歲。
但到了他爹朱洪武這裡卻開始變了。
老朱覺的‘萬歲’這個詞兒簡直他孃的瞎扯淡,能活百歲就叫人瑞,活一萬歲的那都是老王八蛋。
於是,在洪武二年一次朝會中,他便與群臣商議,‘萬歲’之言雖然好聽,但太扯淡,把贊呼之詞給咱改改。
‘遇朝賀之日,贊禮官雲贊呼,眾臣皆呼‘願君有道’!再贊呼,眾臣皆呼‘天下和平’!你們以為如何?”
當時還沒嗝屁的李善長便提議:‘兩呼欠缺,還是應該三呼,至於贊呼之詞,是臣祈君之至誠也。
或可將詞改為:一呼天輔有德,二呼海宇咸寧,三呼聖躬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