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沒有興趣跟我學阮?”
見她沉默又提議,“古箏?二胡琵琶笙簫壎編鐘…這些我都可以教!”
擅長這麼多樂器,肯定是在民樂方面大有造詣的大師級人物了。
君冉受寵若驚,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善意舉動,世界竟回饋給她巨大的驚喜。
“老爺爺多謝您的好意,只是我馬上就要離開青城了。”
“那真可惜。”
祁老抿嘴點點頭,頗為失落,
“也罷也罷。這三天,很多學生揹著琴袋騎著電車在我面前飛馳而過,大多練的是吉他、小提琴,我們民樂跟不上潮流嘍!
這三天我見過的小年輕中也只有你啊,把曲子和意境結合在一起,領悟到生命真諦。”
功成名就後,好東西總不能帶進棺材,祁老也希望找個好徒弟傳承衣缽。
按說到了大師級別,前來拜師的絡繹不絕。
但由於他要求嚴格,想找的那種德才兼備的徒弟實在可遇不可求。
凡是玩藝術的,性子裡總有些自己的倔強,祁老麾下也就兩個半大將而已。
“哦?為什麼是兩個半?”
“哼,我那不爭氣的孫子,他爸從小就教他唱唸做打。
可他倒好,迷上了什麼搖滾什麼嘻哈越學越歪,成天穿著腿上有洞的褲子跳什麼街舞,不是個半吊子是什麼?”
祁老非常嚴肅地控訴著孫子的“惡行”,表情卻是特別滑稽,逗得君冉忍俊不禁。
一老一少聊得很投機,隨後君冉參觀了祁老的“藏寶閣”,瀏覽他收藏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樂器。
後來君冉才知道,這樣的機會是多麼可貴。
直到太陽西沉,大部分時間是君冉在傾聽老人家的獨白。
祁老拍打著某個奇形怪狀的皮鼓,還在滔滔不絕地講著背後的故事。
君冉掏出手機拍下一幕幕:
一堆快遞碼放在門口,那是晚輩在遠方寄來的禮物。
七八十歲的老人,兒女不在身邊,坐在空蕩蕩的房間裡擦拭著心愛的樂器,覺得孤寂了就和這些“老朋友”打打招呼,用偌大房間蕩來的回聲趕走寂寞。
所以,有個人肯認真聽他們說話顯得彌足珍貴。
“祁老,我可以給您的寶貝們拍些照片發到網上去嗎?我想更多的人認識知道了解它們,或許它們能找到有緣人呢!”
“好好,當然好!”
祁老一拍大腿,高興的像個孩子。
“我這把老骨頭半截身子入土,這些寶貝可不能蒙塵,多可惜啊!”
老人家的目光中充滿看繾綣柔情,如同對待自己的初戀。
君冉將照片、文章整合,英雄暮年,總令人扼腕而嘆;傳統文化的傳承總是令人擔憂,最令人動容的是祁老到世界各地蒐集樂器的那份執著...
經過君冉文筆的渲染,圖文一經在微博上發出去便得到顧子秋的瘋狂點贊轉發。
很快也得到了廣大粉絲的響應,各個大v爭相轉發,當然其中也包括祁老的半個徒弟。
然而正是因為這半個徒弟的深夜轉發,再一次令君冉的私信箱爆滿。
在君冉離開之後,祁老躺到藤椅上手指摩挲著一張十五年前拍的全家福:“老陳啊,你看剛才那個小女娃像不像我那倒黴孫女?”
陽光散射出光圈,照在相片中年輕女子抱著的孩童臉上,彷彿神祗的指示。
老陳一怔,只見祁老粗糙的手指拉開領帶後的拉鍊,拿出一顆小小的乳牙,老劉立即心領神會,封起君冉用過的杯子:“我這就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