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任鄭主,也就是鄭氏第四代繼承人鄭?[。就做過廢立皇帝的事情。
所以黎氏雖然還沒有失去所有權力,但是也大差不差了,朝中所有大事都取決於鄭主。
說時候,面對這樣的局面。鄭?[固然惱怒之極,但又有幾分無可奈何。沒有大夏的支撐,莫氏決計不敢如此囂張,有捲土重來之態。但是他也不想打下去了,原因很簡單。
因為他要面對的敵人,不只是莫氏。
在南方還有一個大敵,那就是阮氏。
阮氏也是後黎朝廷的臣子。不過,阮氏在安南大亂的時候,密謀割據南方。阮氏剛剛到越南南方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荒蕪,阮氏數代竭力開墾,終於將後來越南南方版圖給抵定了。
不過,就現在來,鄭主的實力,還是強過阮氏的。
但是阮氏仗著天險,看地圖就知道,越南是一個長條狀,而中間最狹小的地方,就是兩方交戰的地方。雙方在天啟三年,正式撕破臉,雙方大大出手,將戰爭狀態一直延續到今日。
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中間有過數次大戰。
故此,比起莫氏為首的北方割據政權來說,南方阮氏的實力更加強大一點。再加上阮氏一直之吸引華人開擴南方,實力一直在提升之中,被鄭氏當成心腹大患,所以,即便北方亂起,鄭氏也沒有從南邊抽調兵力。
鄭?[一直想要改變腹背受敵的局面,一步步將莫氏逼到高平四城的局面,就是他做的,而莫敬完擊退的鄭氏大軍,也是他指揮的。
這一切都是為了集中精力進攻南方。
而今莫氏後面有新生大夏皇朝,鄭?[見不能消滅莫氏。這種無意義的戰事,也不想打下去了。故此張軒主持的欽州和議。或者說欽州弭兵之會,鄭氏不想參加都不行。
讓莫氏站些便宜,鄭氏固然不爽。但是如果莫氏適可而止,只要不在騷擾北方,未必不能議和。
當然了,鄭?[也想掂量一下,大夏到底是一個什麼態度。會不會出兵安南?比起莫氏這個殘而不死的政權,大夏政權的可能的決定,才是最危險的事情。
在鄭氏心中,不想讓安南接受第三次北佔時代。
但是派誰去,也是問題所在。
他已經知道了莫氏莫敬完根本不顧體面,直接過去了。鄭?[卻不想去。
畢竟鄭氏的局面與莫氏不一樣,升龍城之中還有一個皇帝的,如果大夏配合黎氏將他給扣下來,鄭氏就麻煩了,這個可能性並不高,但是並非沒有。還有就是鄭?[自覺自己的實力超過莫氏很多,不願意與莫氏對等。
只是莫氏國主都去了,鄭氏不派一個重要人物也說不過去。
鄭?[想來想去,終於決定了說道:“我兒去一趟欽州如何?”
鄭柞說道:“孩兒願意。”
鄭柞是鄭?[選定的繼承人,其實年紀已經不小了。而今也有三十多歲了,正值壯年,也有從軍經歷。與莫氏交過手,作為鄭氏的世子,身份雖然對於莫氏稍遜,但也不差多少。也能做了鄭氏的主。
不算失利。
而且即便大夏有什麼別的心思,鄭?[也不在乎,世子僅僅是世子而已,一日沒有上位。即便不能回來,對鄭氏是一個損失,但決計不至於動搖根基。
“好。”鄭?[說道:“我兒帶些精銳侍衛過去,也不能讓中國英雄,小看我南國氣度。”
鄭柞說道:“孩兒明白。只是到時候雙方弭兵條件如何?”
鄭?[說道:“只有莫氏老老實實的。退一步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