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夾河之戰
如果說洪承疇而今才與曹宗瑜交上手。是錯誤的。
只是之前,洪承疇藉助絕對的騎兵優勢,將夏軍壓制住。有了從容撤退的本錢。
洪承疇撤退的軍隊,並沒有因為北上而減少,反而更加多了一起來。
原因很簡單。
山東河北終於清廷的各種軍隊,都匯聚在洪承疇軍中。
這樣的情況,讓洪承疇進退兩難。
以洪承疇的想法,他並不願意,將這些人帶上。但是而今的局勢,容不得他拒絕了。大清到了這一步,每一分力量都是很重要的。
人越聚越多,各種輜重彙集。行軍的速度越慢,以至於清軍為停滯夏軍的追擊。不得不讓大隊騎兵在尼堪的帶領之下,從彰德府北上以來,與夏軍騎兵不知道多少次交鋒。
不過,這樣的局面在這一刻得到了扭轉。
夏軍大營在清軍大營百里之外。
數支騎兵在營中聚集。
來自李定國所部的張勇部,來這洛陽的高元爵部,還有曹宗瑜本身金聲桓部。除卻鄭成功那邊的騎兵之外,夏軍幾乎所有騎兵都彙集在這裡了。
曹宗瑜大喜之餘,也有一絲煩惱。
這些騎兵到這裡自然是要集中使用的。
但是由誰統領這將近四萬騎。
要知道這四萬騎之中,夾雜了太多降軍。原來夏軍騎兵不過不到兩萬而已。所以能鎮得住這數萬騎兵的,要在夏軍之中有資歷,本身也有能力。
但是大夏軍中這樣的騎將,卻是沒有。
羅岱,楊繩祖,乃至後面馬三寶,這樣的將領,一個接著一個戰死沙場。讓曹宗瑜權衡來說,其實金聲桓比高元爵更適合當主將。
只是高元爵身上畢竟有一個國公的爵位,而且掌控最大一支騎兵。
最後,曹宗瑜還是做了妥協。
令高元爵為主將,金聲桓與張勇為副將,統領騎兵集團。
曹宗瑜迎接兩軍的接風宴剛剛結束,曹宗瑜召見所有騎兵將領,宣佈了這個決定,對高元爵說道:“這一戰,高將軍只要能牽制清軍騎兵,則洪承疇無處可逃,就是首功。”
高元爵大喜說道:“末將遵命。”
隨即高元爵召集各位將領。比起金聲桓來說,張勇倒是老實多了。
其實如果張勇不是賀虎頭愛將,他不可能在短短時間之內,就爬到而今這個位置上。比起資歷來說,他還是有所欠缺的。
高元爵再怎麼說,也是高傑的兒子,高傑為大夏戰死,從張軒
到下面的普通將領,都給他幾分面子。手中還有一些高傑留下來的將領,比如說李本深。又在講武堂待了好幾年。如今也能歸為張軒的嫡系之中。
再加上當初攻南京,殺李成棟之功,那是要功勞有功勞,要背景有背景。
張勇自然老實聽命。
不過,金聲桓卻也不怕高元爵。
金聲桓投奔曹營的時候,高傑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了,他雖然不是張軒的嫡系,但卻是衛王袁時中的班底。
資歷老,戰功也不少。
如果高傑在,金聲桓自然一句話,也不敢說。但是高元爵到底不是高傑。
而今高元爵陡然成為金聲桓的上司,金聲桓自然也有不服之處。不過,有曹宗瑜壓陣,下面這些將領也不敢鬧出什麼事情。
高元爵與兩人商議之後,索性兵分三路,高元爵所部為中軍,張勇與金聲桓為左右兩翼。為大軍開路,阻擋清軍騎兵。
一時間,在華北平原之上,雙方近十萬騎兵全部展開了。
就在真定府南邊。雙方列開陣勢,大戰在即。
清軍所有騎兵都在尼堪的統領之下。
濟爾哈朗一去,宗室之中可以領兵的人才,也沒有幾個了,而尼堪就是其中一個。他自然是分清輕重緩急,他無意與夏軍在這裡大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