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六十五章 澎湖海戰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五章 澎湖海戰三 (1 / 2)

第六十五章 澎湖海戰三

施琅如何決斷,鄭成功不感興趣。

或者說,鄭成功已經沒有這個功夫想這個。

因為此刻戰事正急。

鄭成功本想緩上一緩,卻不想荷蘭人心思比鄭成功還急,荷蘭人昨夜夜裡航行,與鄭成功擦肩而過,等鄭成功撤回澎湖的時候。正好看見荷蘭人正在進攻澎湖。

欲救臺灣,先攻澎湖。

荷蘭只要能控制澎湖,則鄭成功的臺灣攻勢,就不攻自破。卡爾的眼光與決斷,不可謂不毒。甚至一場決戰,正中卡爾的下懷。

故而雙方一接觸,就好似乾柴碰上烈火,撞在一起。

就在澎湖主島與西嶼之間的海峽之中,這一場大戰就展開了。

鄭成功船隊從南向北航向,乘風而來。而荷蘭人本已經準備炮轟澎湖島,但是鄭成功突然出現,讓他們不得不臨時變陣,於是從北向南航向。

雙方相向而行。

炮聲連連,一聲接著一聲。

說實話,這樣的戰事鄭成功也有一點發憷。他並非沒有指揮過海戰,但是之前的戰事,全以接舷為上,而這一場戰事,卻是以火炮為先。

這種戰事比接舷戰,還要慘烈。

雙方相距裡許,紛紛發炮。每一艘船上,都有大大小小几十門,此刻雙方投入在數百門大炮。與在西方即將爆發的英荷海戰,雙方投入大炮過萬門大炮相比。是有一些少,但是整個東亞戰場,卻也是少有的。

不得不說,雖然說少了刀兵相接的殘酷,但是大炮對轟的殘酷,絲毫不弱。

雖然雙方都在移動之中,火炮命中率雖然不高,但是在裡許之間,威力相當大。每一發炮彈打在船舷之中,都是木屑紛飛,一顆顆就好像是子彈一般,打在人身上,就是一個血洞。

如果說人被炮彈打在身上,根本就是屍骨無存。

這個時候,就顯示出雙方船舷材質不一樣了。

荷蘭船都是整根木材所建的,但是夏軍的船隻材質卻不一樣。

原因很簡單。

經濟性。

因為在整個中國,因為歷史的原因,那種非常大的原木,只有在雲貴之間的深山老林,還有遼東的原始森林之中才有。

在長江下游卻沒有多少大木。

所以想要整個的木頭用來造船,代價非常之高。高到幾乎無法忍受。

明清之間,皇帝想修皇宮,就必須在西南深山之中採木。就要花費數十萬之多。

雖然其中有從西南運輸到北京的運費。但也看得出來,其中花費之大。

鄭家是商人。鄭芝龍並非不知道荷蘭人的船好,但是從商人角度來看,經濟性上,福船卻勝過夾板船。

雖然鄭氏修建了這樣的船隻,但所用的決計不是整根原木,雖然以傳統中國木匠工藝,用木頭拼湊在一起,與原木在外觀之上,沒有任何問題,甚至說,在一般性質上,也沒有任何太大的問題。但是在大炮的轟擊之下,這種效能上的差別就大多了。

所以在承受一樣的炮擊之下,荷蘭人的船隻要比鄭家的船隻,更能承受炮擊。

在密集的炮擊之下,甲板之上,屍橫遍野,大片大片的的血跡,與殘骸。

鄭成功就在站在船頭,眼睜睜的看著炮火呼嘯而至。擊穿船舷,一門門正在開火的大炮,都跟著啞火了。

並不是大炮出了什麼問題。

而是操作大炮的人出了問題。大批炮手水手死亡,讓火力減輕了不少。

大炮轟鳴之聲,與船隻被炮彈擊中的聲音,旁邊一道道水柱沖天而起。甲板之上,就好像是暴風雨衝擊過一些。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鄭成功明顯感受到了腳下有明顯的震動,這種震動夾雜在種種聲音之中,看上去似乎不重要。

但是鄭成功很明白,下面定然有進水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