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一百五十四章 都察御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四章 都察御史 (1 / 2)

第一百五十四章 都察御史

不過張軒心中這個問題,並沒有問姚啟聖,而是問了張質。

張質畢竟是首輔。

張軒召見張質,問他都察御史的人選,張質大喜,說道:“陛下有此心,實在是生民之幸。”對御史言官,張軒覺得是虛言誤國。但是對當代士大夫卻不覺得。

他們覺得張軒這是拒諫的做法。

張質已經好幾次請張軒重立督察院了。建立言官體系。

張軒說道:“此乃大事,如果所託非人,是要出事的,內閣可有人選?”

張質說道:“此事不應該由內閣提名。”

張軒聽了,也知道張質所言,不能說不是正理。

大明朝的言官體系,都有哪些?就是六科與都察院,這些都是清貴之要。張軒都罷而不用。是因為他雖為繼承,實同開創,大小政事都由張軒而出。在張軒看來最重要的做事。

而不是討論這一件事情,合不合聖人道義。

別的不說,就說國債之事,如果設立六科,戶部給事中萬一是一個求名的,來個死諫。張軒怎麼做?弄死倒是容易,但是名聲就壞了。寧可不設。但是而今張軒發現,他的精力是有限。

一個縱然一年忙到頭,能做多少事情,必須將這事情委託給別人來做才行。他沒有千里眼,順風耳。不說外面情況如何,單單是南京城之中,很多蠅營狗苟,張軒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忙了一年多,張軒必須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不是朱元璋。不僅僅不是朱元璋,比朱元璋差遠了,朱元璋廢了丞相,讓六部直奏。但依然能擺的平。但是張軒將庶務放在張質身上。他真正要做的事情,乃是推行他自己覺得有必要的改革,還有軍務上。

但是即便如此,忙了一兩年時間,只能每天過得日子,比打仗還累。

打仗,再大的戰事,一兩個月也能打完了,但是治國國家這場仗,一輩子也打不完。

加班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能分權用人。

而如何分權,兵權在樞密院,雖然有樞密院使袁時中,但實際上,袁時中所做的事情,僅僅是給張軒打下手而已。兵權,張軒不可能假手於人的。而政府大權雖然在內閣,內閣以張質為首,但是各個內閣大臣雖然名義上是張質的下級,但是實際上應該說是平級,任何一個內閣大臣,都能越過張質來見張軒。

張質雖然負責庶務

,但是卻也沒有專權。他的權力主要體現在總理全域性,任何事情他都能插手,第二人員調配,不管各部各府任何一個七品以上的人員調動,都要張質負責。基本是方面大員,張軒也要與張質商議。

還有一項權力,就是監察百官。

吏部管人,也有一項權力,他們挑選官員。也必須有標準,百官優劣與否,是吏部說了算。

而督察院也是監察天下官員的,兩方是互相制衡,甚至可以說,內閣權力被張軒加強之後,為了政治平衡,都察院的權力定然也會加強,就是為了制衡內閣。

兩者有複雜且微妙的關係。

就如同內閣與樞密院之間的關係一般,張質與袁時中之前的關係並不是不好。但是他們坐在這個位置上之後,只能爭鋒相對。特別是兵部與樞密院之間,簡直勢如水火。

原因很簡單,樞密院上多一分權力,兵部的權力就少上一分。權力少,撥款就少,撥款少,事情就少,事情少,前途就少。不管為官為財,兵部上下一直對外,睜大眼睛死死的盯著樞密院的人。

同樣都察院要監察天下,就好像而今中紀委一般。而今吏部用人有自己的標準。就好像是組織部一般。凡是查出一個人,就是吏部用人不當。這兩者關係能好了才怪。

如果兩者關係真好了,張軒就該反思,是不是有些地方不對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