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拾殘局二
“王爺,大軍還有一戰之力。”劉玄初說道:“這一戰僅僅是兩敗具傷,憑藉著瀘州衛城,未必不能守上數月,李定國必然會退兵的。”
瀘州衛城,乃是明代瀘州衛的駐地。
所以,這一座城池,從本質上來說,乃是一個軍事機構。不管是從他的選址上,還是建造上,無不是為了軍事服務。
而今吳三桂出兵以來,也加以修繕。所以這瀘州衛城,雖然不能是堅不可摧,但也絕非能輕易攻下的地方。
只是劉玄初並不如方光琛那麼懂吳三桂的心思。
方光琛說道:“外無可援之兵,內無可守之城,而今大軍士氣受挫。而夏軍正氣勢如虹,當敵鋒於正銳,並不是明智之舉,而且一旦瀘州衛城被圍。如果朝廷派援軍入川該怎麼辦?”
“王爺不在成都?誰能頂得住朝廷的壓力。”
此言一出,劉玄初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吳三桂微微捻鬚,說道:“而今的局面,我也不想,但是我吳家就這一點家底,卻不能與李定國拼了,否則勝了還好,不勝,四川未必為我所有了。”
吳三桂所言的四川不能為他所有,並不是說,四川一定會被夏軍攻佔,如果吳三桂本部實力削弱了,或許清軍就將手伸進四川之中了,到時候,四川一樣不是吳三桂的。
甚至即便一場大勝,如果是慘勝的話,這樣的局面未必不會發生。
之前的損失已經讓吳三桂心疼的咬牙切齒了。決計不能再損失了,對吳三桂來說,儲存實力,要比一場大勝更重要,而今他也感受到李定國的實力如何,知道即便是想大勝李定國,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而這代價,吳三桂恰恰不想付出。
“如果李定國步步緊逼當如何?”劉玄初說道:“我們總不能一退再退吧。”
吳三桂說道:“剛剛得到的訊息,朝廷在朝鮮大勝一場,而今南朝在一心要派兵解朝鮮危局。我估計張軒不會在四川大打的。”
劉玄初說道:“正因為如此,李定國拖不下去。”
吳三桂的聲音有一點發冷,說道:“不在四川大打的前提,是我們在四川有重兵,否則的話,張軒未必不會選擇四川,畢竟朝鮮比起四川,又算得了什麼?”
朝鮮再怎麼重要,對於夏朝來說,就是海外一塊飛地。即便是丟了又怎麼樣?
但是四川卻不一樣。
如果夏朝能打下四川,吳頭楚腰蜀尾就俱全了,再加上四川的鹽業,還能從西邊採購馬匹,不管是從戰略地位上,還是從經濟利益上。都比朝鮮重要了不知道多少。
吳三桂自忖,如果他在張軒這個位置上,發現四川有機會。他寧肯放棄朝鮮,也要先下四川。而且張軒未必不想兩翼齊張。
當然了,這也是吳三桂所想,他不在張軒的位置上,不知道張軒手頭,是如何的捉襟見肘。當然了,他也想不到,畢竟為了支撐軍費,吳三桂對四川百姓,可沒有善待過,他也想不到,張軒在財政上如此保守。
他在張軒的位置上,如果放開手腳,想要收刮出足夠的財政收入,並不覺得有什麼為難之處。
劉玄初也聽出了吳三桂心中的不耐煩之意,自然不敢不說了。
“在我想來,也不用擔心,李定國步步緊逼。”方光琛說道:“這裡地勢起伏不定,並不利於大隊騎兵作戰,一旦到了成都平原之上,我軍鐵騎也能讓李定國寸步難行。”
劉玄初開口說道:“是屬下淺薄了。只是我們退到什麼地方?”
吳三桂說道:“先到江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