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時中皺眉說道:“張閣老,這事情可不是這麼算的,而今救朝鮮,其勢在我。如果任朝鮮亡國,再攻朝鮮,那就是其勢在人,到時候,可不像你說的那麼容易了。”
袁時中是在戰場上廝殺出來的,自然明白,在戰場之上,什麼民心,都是虛的,只有刀槍,糧食,城池,兵力,是實實在在的,而今清軍兵臨城下,大軍援朝,到了朝鮮就有朝鮮軍做接應,所花費的力氣也比較小。
但是一旦讓清軍佔據朝鮮之後,再想救朝鮮,單單是在陸地上站穩腳跟,就要花好大的力氣。
張質說道:“這我也知道,只是朝廷實在沒錢啊。而今國庫裡面有多少銀子,陛下您是剛剛過目的,如果與清廷在朝鮮大大出手,跨海征伐,消耗百萬不止,一旦戰事遷延。作戰不力,更是一個無敵洞。”
“朝廷實在拿不出這一筆錢來。”
“最好能稍稍緩一下。”
袁時中說道:“陛下不是有什麼國債嗎?再借一批錢不就行了嗎?”
張質厲聲說道:“這怎麼能行,今年已經有三百萬,決計不可再借了。”
張軒心中明白,其實張質是反對而今出兵的,只是張軒剛剛先說了一句,暗示很明白了。張質不好反駁,只是想將這一件事情拖下去,張軒未必不知道自己手頭有多少錢。能辦多少事情。
但
是實在不甘心。
如果張軒沒有這個計劃,那麼也就算了。畢竟朝鮮距離那南方是有一點遠。
只是他構思了近半年的朝鮮攻略,進行的相當順利,甚至朝鮮那邊也有一拍即合的想法。此刻讓張軒放棄,實在有些難受的緊。張軒思來想去說道:“朝鮮不可不救,朝鮮乃我朝藩國屬臣,今日不救朝鮮,恐令琉球安南等國心寒,朝廷之威望掃地。錢糧的辦法,總是有辦法解決的。但是朝鮮亡國,清廷多得一國之力。於我大有不利。”
“而今兩國相持不下。”
“看上去風平浪靜,但實際上爭鋒從來在,本年邊境,雙方士卒廝殺,傷亡就在千人之上,東虜亡我之心不死,故而那麼是讓東虜計劃不得逞,這事情也要做。”
“而今我朝的財政困難,難道清廷就不困難了。”
“如果我朝現在援朝,可以借用朝鮮國力,想來朝鮮也是海東大國,一時半會家底耗不完的。如果以朝鮮一國,將清廷拖到這裡,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袁時中說道:“陛下英明。”
想打仗,不僅僅是樞密院的想法,還是幾乎所有的武將的想法。
武將的功勳只能透過打仗來實現。所以樞密院上下,早就蠢蠢欲動了。之前攻臺之戰,多用水師,主力還是鄭氏。想來這一戰,主戰場在朝鮮,雖然也有水軍,但是水軍定然不能當做主力了。
一時間不知道多少機會,袁時中豈能不支援。他如果不支援,他回去之後,都不好與下面的人說話。
張質見張軒如此,也不好說什麼。心中盤算著從什麼地方能擠出一點錢來,一邊說道:“陛下聖明。”
張軒說道:“既然如此,軍情緊急,事不宜遲。何人可為援朝主將?”
張質說道:“陛下,朝鮮海東大國,也是中華一脈,當以大臣聯絡之,如果單用武將恐怕聯絡不暢,臣建議閩浙總督,南洋巡撫張家玉任之。”
袁時中聽了一挑眉頭,正要說話。張軒就先說了,道:“不成。張卿身負要任,等閒不可動之。”
張質說道:“既然如此,臣就薦浙江巡撫,郭之奇作為副。”
張軒想了想,問袁時中說道:“樞密院覺得如何?”
袁時中這才反應過來,張質分明以退為進,先提出一個不可能的事情,然後退而求其次。暗罵狡詐之餘,心中思量,似乎也應該有這樣一個角色,讓他與朝鮮一方溝通。瞥了一眼張質,說道:“臣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