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與武將之間,還是保持一點距離好。將來即便是太學成為大夏的最高學府,講武堂,或者說是軍事學院也不能有什麼影響力。
不過,有一個念頭,張軒心中越想越深,隨即派人將羅玉嬌請過來,對羅玉嬌說道:“娘子,安兒年紀也不小了,我想讓安兒讀書。”
羅玉嬌心中心中也有一些擔心,擔心安兒太小,擔心讀書太苦,但她也是明白事理的。縱然擔心安兒太小,也不可能不讓安兒讀書,說道:“也是時間給安兒請一個師傅了。”
“不。”張軒說道:“我不準備讓安兒在宮中讀書,而準備讓安兒在宮外上學。”
“什麼?”羅玉嬌說道:“這如何是好?張郎你只有這一個兒子,萬一出了什麼好歹。我們夫婦兩該如何是好啊?”
“沒事的。”張軒說道:“雖然在宮外,其實就在宮牆邊上,我命人開一角門,可以進入,安兒也就不用出宮了。我這樣做也是為了安兒好。”
“將來他是大夏的皇帝,手中沒有心腹怎麼能成。而什麼心腹都比不上從小培養出來的。”
“我準備將勳貴弟子與一些殉難將領的子嗣聚攏在一起,陪安兒讀書,這些人就是安兒將來羽林孤兒。”
羅玉嬌聽了之後,她也不是不明理的事情,他細細想來,也知道這樣對安兒好,羅玉嬌雖然擔心,但也點頭答應下來了。
張軒見此心中方才鬆了一口氣。
但是有宮中有關係的事情,張軒都要羅玉嬌點頭之後,方才能繼續下去。
既然羅玉嬌點頭了,張軒立即召見黃宗羲與方以智。
太學的事情,張軒大部分都答應下來了。只是關於講武堂的事情,都按了下
去。
這一件事情,黃宗羲也知道。故而對這一件事情,也沒有多說。
張軒說道:“黃先生,方先生,你們說起皇子讀書之事,想想安兒也該開蒙了,去太學讀書之事,倒也不急,不過黃先生的主意卻是不錯的。我想屈就兩位先生,這太學慢慢的來,但是供安兒讀書的小學卻是要建了。”
黃宗羲與方以智聽了之後,即便他們養氣功底很深,但是聽到這一件事情,也有一絲按捺不住的喜悅之色。
雖然太子登基還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但是這分人脈,卻是極其深厚,如果將來他們能等到太子登基,位居宰府,不在話下。
即便是等不到,等太子登基之後,這分人脈也足夠讓黃,方兩家吃上幾十年了。
黃宗羲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教導殿下,只是國家動盪,還請陛下早定國本。”
張軒一聽頓時不爽,一來是他正副盛年,不想此刻出來一個太子分權,而且在他想來也分不出什麼權。
二來,張軒聽他們的語氣,想來萬曆年間的舊事,即爭立太子之事。
張軒語氣變冷,說道:“此事言之尚早,而且本朝皇帝姓張,不姓朱。”
黃宗羲與方以智不敢與張軒硬頂,而且他們也沒有想過今日就辦成什麼事情。
只是這是一個文官集團投資,那就是正統嫡子,張安兒又是嫡子,又是長子,是天然的太子人選,縱然而今不是大明朝廷,但是正統是不變的。
擁立太子,是文官集團永恆不變的政策。
縱然一代皇帝再怎麼厲害,只能影響幾十年。與儒家的千年道統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只要一個看重儒家的皇帝上臺,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說了。
今日說的話,是為了將來的太子聽的。太子而今還小,但是將來也是有長大一天。
總要讓太子記著這分情分。就如同永樂年間,文官前仆後繼,就是為了保護太子。
這一點,張軒未必不懂的,只是這是陽謀。張軒也是沒有辦法的。他總不能削減自己兒子的羽翼。
只能過去了,張軒開始為了安兒找師傅了,總不能讓兒子全在文官手中,萬一將來子不類父,張軒將來想哭都沒有地方哭了。
一時間張軒忽然忐忑起來。
這多年曆練下來,張軒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但是天下很多大事,他也有心掌握在手中。但是面對安兒這個孩子,想安兒將來長成什麼樣子,一時間卻安不下心來。
這是他最沒有把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