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艱難的臺灣之行
臺灣島很大,但也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停泊這麼多船隻的。
唯有一些天然良港才有這樣的能力。故而阮進先行帶船隊從廈門出航到澎湖,而在澎湖稍稍停頓一下,然後向東南方向航行。原本定在赤嵌城之北找地方登陸,但是細細考察過卻發現,赤嵌城北邊沒有能停留大軍的港口。
雖然有一些港口,但是容漁船避風卻是沒有問題,但是讓大軍停留卻有不足了。
想來想去,唯有打狗山下可以。
打狗山就是現代的高雄港。是一座天然良港。阮進來到這裡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安營紮寨,屯兵集糧,並派出人手探測北上的道路。
說實話,從打狗山到赤嵌城倒是沒有什麼的天然的險阻。只是這種原始地貌,就是天然的險阻。因為這裡地處臺灣南部,又正處於雨季之中,幾乎沒有幾天放晴,很多地方都變成了沼澤地。
也是而今大夏財大氣粗。
雖然放在中央財政上,很是艱難。但是具體在下面卻未必能感受到這種困窘。阮進在打狗港待了兩日,就託言轉運物資,將這一攤子丟給了張家珍。
張家珍所部多廣東人,這倒是幫了他不少忙。
這裡的氣候與廣東的氣候還是有相似之處,最起碼這裡的氣候,廣東人適應的比較快。如果是大批北方人來到了這裡,恐怕數日之內,就要病倒一大片了。不過,即便如此在軍中也是各種瘟疫橫行。
張軒知道之後,更是召集天下名醫,讓甘草帶隊,以太醫院的名義去打狗港。這樣才算是遏制了瘟疫的蔓延。
因為一切物資都要從福建運過來,為了減輕負擔,張家珍不得不在打狗港屯田,一邊向北開路,一邊修建堅固的營房,以備暴雨颱風。而屯田剛剛開始種的也不過是瓜果蔬菜而已,不過,這裡氣候溫熱,可以一年三熟,故而也開始屯田了。
還派出使者,招募土著部落。
這些土著部落倒也沒有想象之中反對漢人來。
畢竟漢人在臺灣島上出沒,最遠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很多部落都習慣了與漢人做買賣。而且在這些人看來,漢人的吃相要比這些紅毛夷要好的多。漢人一般是入鄉隨俗。但是紅毛夷卻殘酷多了。
以至於臺灣土著一邊不得不依靠紅毛夷,畢竟很多生活物資都要荷蘭人才能供給,但是另一方面卻又對荷蘭人相當不服氣,甚至有些一獵頭族對荷蘭人的
頭顱比其他人的頭顱看重。
凡是能帶回荷蘭人頭顱的,就被當成為勇士。
當然了荷蘭人的報復,更是慘烈。只是強龍不壓地頭蛇,荷蘭人一般不在赤嵌城以外的地方活動。在這種地方活動的都是僕從於荷蘭人的土著部落,乃至漢人。
而今大夏大舉而來,這些人難免觀望風色。
畢竟幾千年的正朔影響力,再加上鄭芝龍的影響力。不是荷蘭人這幾十年能夠抵消的。
故而張家珍伸出橄欖枝之後,倒是有不少人回應,當然了不排除這些人在荷蘭人與張家珍之間左右搖擺,甚至在赤嵌城的荷蘭人也聽到了訊息。不過,這個時候他們也沒有時間管這裡了。
也知道,張家珍想從陸路上過來,最大的問題是數百里的荒野沼澤,每有幾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打通道路的。
事實上荷蘭人看得很對,張家珍從開始到戰事結束,都沒有與荷蘭人交上手,唯一是交戰,還是與荷蘭人僕從部落打的,自然是大勝,斬殺上百人。但是這一點點勝利,比起動用了好幾個營,一萬多人的規模來說,實在是差強人意。
當然了,張家珍所做所為,倒不是沒有效果的。
在攻克臺灣之後,就在張家珍所在的打狗山下設了一縣,張家珍所開闢的道路,屯田,軍營,都移交給了福建移民。以至於這裡一下出現一個人口過萬的縣。在大陸人口過萬的縣,實在是一個小縣,但是在臺灣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大縣了。 甚至這個港口也有一個別名,叫做張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