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四十四章 廢兩改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四章 廢兩改元 (1 / 2)

第四十四章 廢兩改元

甚至到了清末有六七千萬兩之多,不過因為外國賠款優先要這種銀幣,都被賠款拿走了。

因此到了現代這種錢幣少見了不少。

而今雖然沒有這麼多,但在見多見多識廣的姚啟聖眼中,也不是什麼稀罕之物。

張軒說道:“我觀過前朝錢法,洪武時,禁用白銀,在宣德之後,鈔法崩壞,白銀流動也成為事實,甚至有金花銀之稅。但是白銀卻以斤兩而論,瑣碎複雜之極,不僅僅動剪碎,每收一次稅,都要熔鑄。動則要徵收火耗,害民之極。而且即便是有銀錠,分量各有不同。”

“大內銀,常平銀,各傢俬鑄之銀兩,各種兌現頻率不同。是天下一端大弊。”

“朕有正本清源之想,不知道姚卿以為如何?”

說實話,張軒所想這個辦法。雖然對後世的政策有所借鑑,但本質上,也是張軒也是想要解決問題。

甚至他讀書之餘,也都不大明白。

我國鑄錢之法,從先秦都有了。到了明代之後,反而用銀子。這分明在制度上是一大倒退。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用了好幾百年,明朝是剛剛開始不想用銀子,後來是鈔法大敗,不得不用。而清廷卻是根本沒有改變的意思,直接繼承。實在令人無語之極。

當然了,張軒數日有除弊之心,但是出發點卻還是解決財政問題。

財政問題,說起來也就是四個字。開源節流。

但是是僅僅節流,是不可能解決大夏的財政問題的。張軒知道清丈田畝之後,大夏的財政收入定然大增,但是再怎麼大增,也要等上一段時間。但是這一段時間,大夏朝廷又不能不用錢。

必須有一筆財源能支撐著讓清廷渡過一段過度期。

但是開源也是要有學問的。

收稅的辦法,也是善惡的,其中善法,是不知不覺之間收稅,百姓還不知道。但是惡法,就是收一分稅,要下面百姓交上十分稅。

這種情況下,百姓負擔沉重,而政府財政問題,又沒有解決,自然是一個崩潰的下場。

明朝的局面就是明證。

張軒想到後世政府是怎麼解決財政問題的一個辦法,就是印鈔票。

雖然而今對這種動則貨幣貶值的辦法,不知道有多少吐槽。不過比起這個時代加徵的辦法,也算得上善法了。雖然張軒並非金融專家,但也知道貨幣加大供應,不超過限制的話,也是有一些好處的。

所以張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辦法。

但是大夏行紙鈔之法,是決計不行的。

且不說,朱元璋早就將紙鈔的名聲給敗壞殆盡了。就算很多前置的科技點,張軒未必能夠打通。

比如如何印刷出,讓人不能仿製的鈔票。

雖然並非沒有辦法,但是不經過大量的實驗,張軒也不敢亂來。

所以張軒想到一個折中辦法,就是廢兩改元。

首先自古以來鑄造貨幣,已經有不知道有多少,即便是金銀幣,未必沒有。在宮廷之中,就有御賜的金銀錢。

不過這些金銀錢。並非當做流通貨幣,而是賞賜而已。

在鑄造之上沒有什麼問題。

而且張軒也不會老老實實的製成十成銀幣,為了美觀也好堅固也好,自然要摻雜一些別的東西。

畢竟銀子質地軟,總不能鑄造出來的銀幣一口一個牙印吧。

而鑄造出來的銀幣,張軒定然十成的銀子來用。其中的差價,有一個專業的名字,叫做錢息。

至於錢息有多少,張軒還沒有定下來,畢竟這裡面還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比如與什麼金屬合鑄,又是用什麼比例金屬效能最好。

這都要考慮。

但是張軒心中卻有底線,一成。最少一成錢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