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兩翼齊飛
張軒自詡自己的戰略目光很好,但是也被中原戰場侷限住了,居然沒有想到。在朝鮮另外開闢戰場這等妙招。張軒一時間脫口而出,說道:“傅先生,可願留在南京?入翰林院?”
本來張軒有意讓傅山接替李雲龍的位置,負責北地的情報網路,不過,聽傅山這麼一說,他立即生出惜才之心,將傅山留在身邊。
雖然在電視劇之中,將各種情報機構傳的神乎其神的。但是以張軒這些一兩年的體會,這情報工作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就那個樣子。
如這個時代情報工作真的重要。負責天地會的陳近南。也不至於一事無成。
之前讓傅山擔任李雲龍的位置。
一來是李雲龍的推薦,二來也是傅山合適,再者未必有合適的人選。
上智者為間,想要主持北方大局,必定是一個能獨擋一方的人物。而有這樣的人物,張軒夾帶裡面也不多。
看胡澹就知道,胡澹主持過情報。但是在廣東之後,就想辦法脫離了這個工作。
有人選,張軒也就順勢為之了。
但是而今,張軒有一些後悔了。
傅山這戰略目光如此透徹,在張軒麾下麾下的文臣之中,也是少有人及。
張軒不由的想將傅山留在身邊,以備諮詢。
但是即便張軒想要傅山,也不可能將傅山驟然提拔到高位之上。
原因很簡單。
如果是草臺班子的話,各種提拔晉升,可以由著性子來。但是而今夏軍已經不是草臺班子。很多人的提拔,都要按照典章制度來。
雖然而今各種典章並不嚴格,但是如果將傅山一個外人,提拔到高位之上,卻也是受到內外的壓力。
翰林這個位置,張軒尚且能做得了主的,讓傅山在翰林院之中養一陣子望,等有機會了,再提拔重要不遲。
“謝陛下恩典。”傅山說道:“不過,臣願意留在北方,為家鄉父老盡些心力。”
傅山雖然答應為夏朝效力。但是更多是為了反清。故而對於在南京為官,他更想在北方第一線,為對抗清廷做些準備。
張軒看傅山言語之間,堅定無比。嘆息一聲,說道:“既然如此,傅先生在北方一定要保全自身。”
“當初將李先生任職方司,不過是權宜之計。傅先生如此大才,自然不當任兵部小官。傅山先就任北方六省尋訪使,為朕尋訪山東,山西,北直隸,河南,陝西,遼東。有先斬後奏之權。朕當下令有司,為傅先生更換印信,令牌。並有密摺專
奏,只抵禦前。”
傅山起身行禮說道:“多謝陛下。”
張軒又與傅山商議了一些北方的事情,傅山的意思上蕭規曹隨。
繼承李雲龍的做法,以商鋪之名,在各府縣立下據點。
這一點上,傅山並沒有要改變的意思。不過,傅山根據清軍對佛教的重視,決定讓一部分人假扮僧人。
甚至想以張軒請一些南方的高僧去北方,不用這些高僧做一些什麼,只需派一些小沙彌在這些高僧身邊就可以了。
這些高僧被清廷禮遇,這些高僧身邊的人,也很自然的能接近清廷上層。
將這些事情都商議好了之後。張軒這才送走了傅山。
等傅山走了以來。張軒讓李輔國將下面的人都攔住了。張軒細細思考起來。
之前張軒想過的四川攻略,與這一次傅山談起來,朝鮮攻略。兩個方向的戰事。
讓張軒細細權衡起來。
最近一兩年之內,大戰是打不起來的,但是咬咬牙支撐一處區域性戰場卻還是可以的。
但是四川與朝鮮誰先誰後?誰主誰次。卻要張軒多費思量,甚至他還想兩翼齊飛。
這一件事情,沒有那麼容易定下來。
他還要與各位大臣商議,還有沒有在南京的鄭成功與李定國商議。
事有輕重緩急,一時間這事情並不是太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