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樞密院體系二
“那另一條腿?”袁時中問道。
張軒的心神黯然,袁時中也看得出來,再加上軍中這一套體系他熟的很,畢竟是他也是正兒八經帶兵出來的。
雖然不能稱為名將,但是對軍中那一套東西,卻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
但是對張軒所說的另一條腿,卻是不大明白了。
張軒說道:“你可知道漢軍的郡國兵體系?”
袁時中對郡國兵這個體系,也僅僅是知道。從史書上讀過一些,但是這郡國兵體系是怎麼運作的。他也不知道,說道:“臣學問粗淺,還請陛下細細講來。”
張軒對漢軍郡國兵體系也不是太瞭解,但是不瞭解沒有關係,畢竟中國古代的所有改革都可以歸納為託古改制。
張軒需要的是郡國兵的殼子。至於如何解釋這個殼子,就是張軒自己的意思來了。說道:“戰國之時,無歲不戰,各國徵兵,幾乎沒有極限,弱冠從徵,六十未必能免。漢承秦制,弱冠之後,到五十六歲之間男丁都要服役一年,為郡國兵,隸屬太守。其餘時間,無事則罷,有事則徵召。在朕看來,這就是國恆以弱滅,而漢以強亡的原因,民強則國強,民尚武,則東虜不過十數萬人,何以橫行天下,恐一遼東足以平之。”
有人評價秦漢,是古典軍國主義。張軒覺得很貼切,甚至後世蔡鍔等人提倡的軍國民主義,與秦漢的制度,也有暗合之處。
袁時中聽了,想了片刻,說道:“陛下,民間徭役繁多,如果再有兵役,百姓逃亡。”
袁時中畢竟是從民間出來的,對地方的情況,很瞭解。
不管張軒說得多好,其實就是為民間增加負擔。但是袁時中卻知道民間苦啊,以朱元璋的制度,將每一里分為十班,分別服徭役,十年一輪換,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黃冊與正常情況不符合,再加上人為的上下其手,早就變的名不符實。後來有人改革,又將均瑤之舉,總而言之一句話。
徭役這東西,可以說是沒完沒了。想讓百姓一下子服役一年,吃什麼喝什麼?這都是問題。
袁時中很明白,如果這郡國兵的待遇,能與正兵相比的話,大夏的財政定然破產,但是如果這郡國兵待遇太低了。百姓也是承受不住的。
一年沒有收入,還能不影響生活,就是放在現代這樣家庭也不多。放到古代,只有逃亡一法了。
張軒說道:“徭役之事,朕早有計較了,王安石變法之中,有免役法,而張居正一條鞭法,也有將差役換為銀役的舉動。朕雖不才,但也願意效仿先賢,使天下無役。”
袁時中聽了張軒“天下無役”這四個字。猛地站起身來,跪倒在地上說道:“陛下有此仁心,實在是天下百姓之福。”
聽了張軒這一句話,袁時中越發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正因為他了解民間,才知道明間最恨的是什麼?
是徭役。
說句實話,明代的正稅並不是太高的,但是徭役卻讓人受不住了。
各種各樣的徭役,當差。讓百姓苦不堪言,再由胥吏上下其手,一次當差或者服役,就能讓人家破人亡。想來也很明白,如果徭役很輕鬆的,對很多貧苦百姓來說,出些力氣就能過去的事情,為什麼要出銀子?很多人的力氣並不值錢的。
這是古今相傳的頑疾,到了新中國之後,才算是終結了。
如果沒有徭役,對民間是一大福祉,但是對地方官府來說,也是很大的問題,因為很多事情,都要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