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樞密院體系
張軒對李定國叮囑的這些,能不能奏效,就是看以後了。而現在張軒幾個沒有怎麼停頓,就再次召見袁時中。
袁時中今日的舉動出乎張軒的意料之外。張軒不問清楚,他恐怕今晚都睡不著覺。
張軒請袁時中進來,寒暄了兩句,就直入正題了。對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態度,張軒在袁時中面前無需過多客氣,說道:“兄長,不想在前線領兵?”
袁時中說道:“陛下,你素來知道,臣本書生,不習兵事,只是明廷昏庸,以至於民不聊生,臣不得以只能起於草莽之間,唯知以人多勢眾壯聲色,不知道行軍用兵之道,還是陛下不以臣魯鈍,賜書教之。臣才能苟全性命於而今,只是行軍打仗素來不是臣所長,只能勉力為之,早已不堪重負了。”
“陛下設樞密院,臣冒昧以為,臣文書功底還行,可以為陛下打打下手,還請陛下恩准。”
張軒聽了,心中微微一嘆。他知道袁時中所說的未必全是實話。這些理由是真的,但是其中也應該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即便是有所保留。張軒對袁時中的理由也表示認可了。
首先正如袁時中所言,打仗這東西是講究天分的。有些兵書讀的條條是道,就是用不出來了。袁時中打仗從來算不得好,只能說合格,說起來,在張軒看來,袁時中打仗的水平比張軒都欠上不少。
自然比不上曹宗瑜智計百出,也比不上許都的一往無前,也比不上高一功沉穩老辣,還比不上袁宗第的經驗豐富,更不比上李定國的戰鬥嗅覺。
這樣想來,將袁時中從前線撤下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他最少說對了一件事情。
其實而今的大夏雖然有樞密使,但是實際上所有軍權都在張軒的手中,所以說很長時間之內,樞密院不過是也文書機關而已。
真正的大權在張軒的手中握著,甭管是什麼樞密使,樞密副使,沒有張軒的點頭,恐怕一哨人馬都調不出來。
這也是很多人並不願意入樞密院的原因。
在外面是獨攬大權,在京師是仰人鼻息,何去何從。自然很容易選擇的。
木已成舟,張軒也不好說什麼了。此刻他已經將袁時中當做新任樞密使來面對了,說道:“兄長,可是知道這樞密使要做些什麼?”
袁時中也是做過功課的,說道:“重建樞密院。”
張軒點
點頭說道:“這倒也是。”之前在南京執行數年的樞密院。在張軒眼中本身就是一個殘缺的,更不要說,而今連一個殘缺的樞密院都沒有。
只有王進才帶著一批文書,牌子上雖然掛著樞密院。但是實際上更像是兵部。因為張質毫不猶豫的指揮起了王進才了。
似乎文官擴充自己的權力邊界,是一種本能行為。從來不在乎在張軒的規劃之中,內閣與樞密院是平行的機構。
重建樞密院自然是要有的。
張軒繼續說道:“這還不夠。”
袁時中想了想,說道;“確立天下各軍的兵額,做到實兵實餉。”
張軒說都:“這一點也不錯。”
看出來袁時中對樞密院也有自己的思考。這個說法,大抵是從張軒消減兵額這一件事情,上延伸出來的。
之前東征的時候,凡是都是以能打贏仗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