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二十七章 戰和之議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戰和之議三 (2 / 2)

張軒聽了說道:“如此甚好。”

他對這個訊息並不是多在意的,原因兩點,就是雲南與湖南之間的交通太不便利了,這一點是張軒親自體驗過的,第二點,張軒是對雲南鹽產量表示懷疑。

首先他似乎沒有聽說過雲南鹽礦的問題,雲南鹽礦具體怎麼樣,張軒還要回去找找檔案看看。

不過,最終的問題是,張軒擔心雲南鹽產量,運輸上的種種困難,恐怕未必能有什麼用處,不過,而今多一個鹽場就多一點用處,張軒自然不會打擊。

“不過,臣之策卻不是滇鹽濟楚,而是川鹽濟楚。”李定國說道。

“這恐怕不行吧。”張軒說道。

川中產鹽,張軒自然知道了。川鹽在歷史上的名聲,可比滇鹽大多了。張軒想不知道都不行。而且川鹽如果想運出來,比滇鹽簡單多了,滇鹽出滇,恐怕要挑夫一個肩膀更抗出來。但是川鹽出川,卻可以順流直下,直接到兩湖。

但是川鹽有諸般好,但有一處不好,四川沒有在張軒的掌控之中,在吳三桂手中。

“臣與吳三桂有一面之緣,不過觀吳某所做所為。臣以為吳三桂恐怕不是純臣。”李定國說道。

張軒當然知道吳三桂是什麼人,

也相信他不清廷的純臣,心中一動,無數計策湧上心頭,說道:“多虧滇王提醒,我差點忘記此節了。”

蒼蠅不盯無縫的蛋,而今吳三桂既然有縫,就要辦法,策反什麼或許不成,私自走私的話,難道還不成嗎?這個時代的管理成本很高的,羅玉龍管不住李成棟走私回易,多爾袞就能管得著吳三桂私下撈錢嗎?

特別是而今四川的特殊地位,北京對這邊,恐怕也是鞭長莫及。

當然張軒也不是隻有軟的一手,還有硬的一手,雖然而今張軒府庫空虛,打不起大仗,但是如果吳三桂一點面子也不給,張軒不介意先打一場鹽業戰爭。四五百兩銀子,想想辦法未必弄不出來。

李定國見提醒了張軒,微微一笑說道:“臣不日就要回西南了。能為陛下分憂是臣的榮幸。”

張軒說道:“此去西南,滇王有什麼需要,可以給朕提?”

李定國說道:“朝廷而今百事艱難,雲南尚可堅持,只是有一件事情,卻不得不先做籌謀。”

張軒說道:“何事?”

李定國說道:“而今雲南與朝廷相連,唯有貴州驛道,一旦吳三桂攻貴州,下與不下,雲南與朝廷之間的聯絡就中斷了,臣請陛下下令,從廣西與雲南之間的小道之中,選出一條,建為驛道,以備非常。”

張軒說道:“言之有理。”

雲南與廣西相鄰,彼此之間倒不是沒有道路相同,不過都是通行量不大的小路,百姓走走也就罷了,大軍通行卻是萬萬不可的。廣西想要進軍雲南,要麼繞道貴州,要麼繞道越南。一般來說不會走小路的。

李定國這一番話,既是現實原因,也是在表忠心。現實原因就是廣西與雲南打通,廣東的物資可以直接進來,對雲南局面大有好處。同樣大軍也可以進來。如果單單是貴州一條路,李定國還有自立的可能。但是廣西與雲南的道路相通,對李定國自立有很大的影響。

自古沒有君主不信任,而大將能在外立功者。

李定國在外面唯一擔心的就是張軒的信任,而張軒在南京,也唯一擔心的是李定國辜負了他的信任。

張軒想明白這一點,說道:“朕即便是想辦法,也要拔出一筆錢來,打通廣西與雲南的道路,滇王回去之後,只需找一可靠人手,先勘探道路,待錢糧到位立即動手便是了。”

張軒將這工程交到了李定國手下,也是對李定國表忠心的反饋。李定國行禮說道:“多謝陛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