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一場鄉試的貓膩太明顯了。幾乎有眼之人都能看出不對來。只是他們一時間弄不清楚,到底是因為大多少士子罷考行為,讓這些人上位,還是因為別的。
只是估計沒有想到張軒會官方作弊。
鄭廉說道:“大將軍是陛下心腹之臣,陛下一定會體量的。”
張軒說道:“這倒也是,不過另一件事情不是太好辦的。”
鄭廉說道:“何事?”
張軒說道:“川中戰事起了,進攻重慶之戰,也正式開始了,羅岱為先鋒,已經乘船突入重慶城下了。陛下讓高一功挺進貴陽。協助王龍將軍。而且朝廷開支緊張,只能憑藉兩省支撐軍費了。”
“只可惜兩省百姓。”
大軍出動,地方必然騷動,張軒即便是想要修養生息也是不可能的了。去年動兵以來,湖南,廣東兩省,元氣未復此刻又要支撐貴陽之戰,張軒只覺七個鍋蓋,蓋八個鍋,怎麼挪借,恐怕也挪不開啊。
就在張軒面對後勤支援的困難的時候,羅岱已經與明軍交上手了。
說實話,仰攻重慶實在不是一個好注意。
本來周輔臣想搶這個先鋒的差事,但是羅岱的資歷比周輔臣強太多了,最後羅岱壓住了周輔臣,成為先鋒。
王龍糾集了羅岱部,周輔臣水師,還有襄陽鎮賀虎頭所部。再加上王龍的本部人馬,強攻重慶。不過一路仰攻。羅岱連克險阻。憑藉水上優勢衝破了三峽,不過王龍催的急。
也讓羅岱所部傷亡非小。
蓋因這地勢,很多地方都沒有迴旋的餘地,只能硬衝。甚至打的羅岱有些後悔搶前鋒的差事了。
不過羅岱也知道王龍這麼著急的原因所在。
因為打重慶要放在整個川中戰場之中來看。就在上月,張獻忠在川中的一場決定性失敗,或者說明軍的一場決定性勝利戰事。楊展在樊一蘅的指揮之下聯合川南的明軍殘部,一舉擊敗了孫可望所部。迫使孫可望退回成都。
這一戰的直接影響是什麼?
就是張獻忠四處滅火的救火隊沒有了,張獻忠到四川之後,張開的觸角全部縮回了成都,幾乎蝟集在成都一處,而各處明軍也開始轉守為攻了。而此刻豪格也隨時都準備南下。
張獻忠在兩方夾擊之下,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立即找出一個突破口。
當然了,張獻忠的危機是張獻忠的。
曹營與獻營早就分家了。王龍才不會為張獻忠著急。
王龍著急的是明軍騰出手來之後,川南明軍會不會支援重慶。王龍可是見過獻營的實力,就是是這一段時間由獻營演變成大西軍的實力有所下滑。但也不是尋常人能打贏的。
王龍對川南明軍的實力,不敢小窺。
於是乎,在王龍的建議之下,南京才給張軒下令,讓高一功進軍貴陽,一方面是從側路協助進攻重慶,另一方面就是牽制川南明軍主力。王龍自己也調兵遣將,多路進攻重慶,想要儘快將重慶城給拿下來,完成南京方面的戰略部署。在川東地區建立橋頭堡,將觸角深入四川。如果有利的情況之下,也可以加入四川亂局。
如果沒有機會,就確保能抵禦長江上游的威脅即可。
只是說的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
但曾英也不是尋常人物。曾英乃是福建人,跟隨父親到重慶做官,人稱曾公子。張獻忠入川的時候,曾英就請命籌集軍隊,上面拗不過他,就讓他籌備千餘人。曾英散盡家財,組建一支軍隊,憑藉險要的地勢,以及長江水情,將張獻忠堵在三峽,近四個月。
隨後張獻忠大勢難敵,他才退守忠縣。而張獻忠恨之入骨,他逃亡川南,隨即得資助,自領一隊人馬來爭奪重慶。最後擊敗了劉文秀,才奪下了重慶城。方才有現在的重慶城。
曾英此人對重慶城人地兩熟,自己有英明果斷,城中乃是附近計程車紳紛紛支援,談不上固如金湯,但也絕非輕易可下的。
王龍在這裡碰壁,也是自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