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蜀中風雲
四川的局勢在武興元年下半年急速演變。首先是四川至關重要的城市,重慶淪落。
張獻忠進入川中的時候,一度佔據重慶。但是離開重慶之後,留劉廷舉鎮守重慶。但是他抵擋不住明軍的反攻,重慶再次被明軍佔領了。這一步以曾英為首。連線川北步步西進。牽制張獻忠大批兵力。
南方樂山一帶,還有楊展為首的明軍。與孫可望對戰一場後,楊展戰敗,退回敘州。
樊一蘅與楊展最為親善,樊一蘅的駐節之地,就在敘州。
不過,也因為貴州被威脅,楊展的行動多有不變。
而在川西,劉道貞等人奉明宗室子弟為蜀王。也在威脅張獻忠。
這僅僅是三大股明軍。至於地方之上,林林總總的各式武裝,更是數不勝數。
張獻忠主力平一地,只有主力離開,這一地就會復反。
與對夏軍不同。蓋因湖廣士紳是看出來,夏軍大勢已成了,而張獻忠的大西軍,卻是草臺班子成不了什麼氣候。再加上張獻忠數次進入川中,彼此之間積怨頗深。
不單單張獻忠在川中打過敗仗,以至於丟妻棄子。單單說張獻忠當初所過之處的殺戮,就讓很多士紳不能忘懷。再加上四川境內各種矛盾尖銳,即便張獻忠沒有來之前,就有土暴子等大股匪寇。張獻忠一來,這些匪徒都被收編了。
彼此之間矛盾就更深了。
再加上屢降屢叛之下,張獻忠大為惱怒。自然大開殺戒。
所殺的都是當地士紳名流。讀書人。如此一來張獻忠所殺越多。遭遇的反抗也就越多了。
四川局勢猶如鼎沸之舉,張獻忠居成都的,不得不四處分兵。兵分的越散,就越不容易取得決定性勝利,更多是勞而無功。
更不要說,這時候,豪格已經除掉了漢中賀珍。甘陝一帶的所有反清勢力都被犁了一遍,剩下的不是身首異處,就是藏於深山之中,也就是冬天不是用兵時節,恐怕年後,就要領兵南下了。
到時候四川的局勢更加複雜。
面對四川如此複雜的局勢,羅玉龍也想插上一手。之前是沒有餘力。而今廣東方面戰事暫時平息,徐州也退兵了。王龍駐守西京,也有小半年了。位置也坐穩了。
再加上長江航運,一路西進,還是有便利條件的。
故而羅玉龍起這個心思並不奇怪。
羅玉龍召集重臣商議,討論蜀中形式。雖然沒有明說,
但是其中的含義,已經非常明顯了。
楊承祖也感受到危機感,說道:“陛下,四川居江漢上游,昔晉之攻吳,就是奪上游之勢,順流而下。清軍見我江北三鎮,牢不可破,想繞道四川。以圖再舉。故四川決計不可留給清廷,寧與大西,大明,不能與東虜。最後能奪下四川,從此,蜀頭,楚腰,吳尾。南北分立之勢成矣。我大夏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北伐燕雲。一統天下,不為難也。”
“故臣請率軍西進,一舉蕩平四川。”
“臣以為萬萬不可。”楊承祖的豪言壯語,話音未落。張質就先出來說話了。說道:“要掃平四川,根結不在大西軍,也不在明軍,而在東虜。東虜豪格所部,有近十萬人。所以大軍要掃平四川,既要與東虜對陣,又要分兵掃蕩其他各部。非二十萬人馬不可。”
“二十萬人馬倒是可以湊出來。但是二十萬人馬的糧草軍械,卻不容易湊出來。”
“南征之役,各種裝備補充,而今還拖著的,徐州之役早已將南京的府庫打空了。大軍一動,南京決計支撐不去各種軍資消耗的。”
張質負責工部。各種軍械都是從張質這裡走出來的。張質對各種軍械的消耗太瞭解了。
且不說,火藥,箭矢這些消耗品。單單是長刀,長矛,盾牌,乃至火銃,這些武器。如同戰事激烈的話,很多將士的刀槍一戰下來,都捲刃了,乃至於折斷了,也不在少數。
這些事後都要補充的。
還有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