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楚魁最善察言觀色。他看張軒的表情,就知道張軒心動了。他也明白,很多時候勸諫,並不是說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恰當好處。既然張軒已經有些心動,他就起身告辭了。
張軒等丁楚魁走了之後。立即起身,左右徘徊不定。
張軒一直再想結束兩廣的征戰,而丁楚魁的方案,給了張軒一個完美的答案。只要打下桂林之後,就招撫貴州,廣西的土司。甚至給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只要不為明軍所用就行。
到時候,大夏在江西,湖南,廣東大部分士卒都可以裁撤了。
大夏軍事防線,也只剩下北邊一條,至於從鄖陽,重慶,貴州,這千里大山之中,一面扶植土司,一面佔領幾個要點,就可以做好防備。
張軒不用去計算,就知道,大夏所需
的軍隊可以減少很多。從兩面做戰的窘境之中恢復過來,將江西,湖廣大半,江西,廣東,福建,這些省份完全歸為內地,一增一減之間,財政壓力大大減少。
隨之而來的,就是大夏朝廷手中可支配的財政大大增加。甚至可以直接兌換成國力的增強。到時候是修養生息一兩年,西進四川,一統南方,還是學朱元璋,先下山東,旋攻復河南,再攻陝西,最後圍攻大都的總戰略。
都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按照張軒原來的想法,嶺南之地,是與明軍對半分的,廣西廣東之間的征戰,要持續到明年了,而永曆政權沒有消滅。貴州,湖南邊邊角角的明軍,就不會放棄。
也就是雖然張軒的勝利,改變了大夏的戰略態勢,但是大夏兩線作戰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觀。不過是一面是襄陽,淮西,淮東。一面是湘西,貴州,廣西。
更重要的是,後一條戰線,很多地方,都深入大山之中,再想有一場乾脆利落的殲滅戰,恐怕也不好找了。
如果沒有清廷的壓力,張軒或許想穩定一點,但是張軒時時刻刻的感受到清廷的壓力鋒芒在背。
這一戰的意義,不在於佔領多少府縣,廣西從來是窮地方,佔據江南的大夏,不差那幾個府縣的賦稅,而是大夏戰略形態的改觀了。對一般將領來說,他們或許看不到這一層。
但是對張軒來說,這誘惑就太大了。
張軒明明看出來,其中各種風險,比如桂林城池也是比較堅固的,再加上王進才在永州對峙的明軍,也就是劉承胤所部,還是有些戰鬥力的,縱然桂林空虛,但是一兩萬士卒,還是有的。
此去突擊。打的以快打慢。打的出奇不異。一旦慢下來,情況就大大不秒了。
打與不打,兩個念頭在張軒反覆征戰,張軒猛一抬頭,卻發現太陽已經西斜了,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過了一個上午。現在已經是下午時分了。
“狐疑是三軍大忌。”張軒心中暗道:“不管打還是不打,就要速下決斷。”
張軒站在桌子前面,自己伸手研磨,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隨即捻起毛筆,將這一戰好處,與壞處一一寫了出來,卻發現好處寫了十幾行,但是張軒所思考最嚴重的後果,不過是萬餘騎兵全軍覆沒。
但而今大夏朝體量,已經能承受得住這一樣的損失了。
“我賭了。”張軒擲筆在地。一字一句的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