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民間百姓,也常常思念神宗年間的。
至於隆武,他固然死的壯烈,但是在官府民間,算得不正統。
正因為有這麼大的民意基礎,永明王那邊才有那麼多人支援,要知道鐵桿支持者之中,不僅僅有武將,還有大量的文官。即便瞿式耜猶豫,他猶豫的更多的是局勢的影響,而不是永明王的繼承皇位的資格。
丁楚魁知道。如果他一力壓住紹武,讓永曆登基,事情可能好辦的多。就紹武本人來說,他其實並沒有那麼想當皇帝的意願。
畢竟如今天下風雨飄搖。大明皇帝的寶座,並非是一個好位置,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火坑。
紹武又如此信任丁楚魁。丁楚魁正想想勸說紹武,未必不能成功的。
但是丁楚魁卻不能這樣做。
首先即便丁楚魁也否認也否認不了的一點,那就是他是馬士英的人。
沒有馬士英的提攜,他怎麼能從在家閒居的大臣,成為大明中流砥柱,兩廣總督。
而馬士英先擁立弘光,又擁立隆武。後來又戰死長沙。
丁楚魁也被人明明白白的掛上了隆武一系的人馬。他在廣州也不過年餘的時間,根基不深,人脈不廣,如果永曆坐穩位置,他這個前朝舊臣,該何以自處。
再說,他也不是一個乾淨的人。短短年餘坐擁百萬家產。得罪的廣東地方人士也從來不少。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丁楚魁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沒有權勢,再多家當也是別人的。
他心中未必沒有動搖之念,暗道:“我與那徵南大將軍,也是同鄉,臨潁與永城也沒有多遠的距離,未嘗不能”
至於未嘗不能如何。就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丁楚魁心中有這個想法,但是僅僅是想法而已。不到萬不得已,丁楚魁不會選這一條路的。
丁楚魁詳細給紹武解釋道:“臣已經準備督促陳大人,準備西征。”
所謂陳大人,乃是陳際泰也算是一員能臣,不過,他能在招撫海盜。
他代表丁楚魁招撫數萬海盜,其中有林察,與四姓海盜。
其實丁楚魁能這麼容易的招攬這麼多海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鄭成功的西進。
鄭成功雖然被堵在潮州了,但是鄭家水師卻不受陸軍的限制,一時間雖然上不了岸,但也想在沿海立下據點。
雖然鄭氏來廣東是來攻打明軍的,但是對廣東沿海的海盜來說,卻是不一樣的。
鄭氏雖然名義上披著官府的皮,但是海盜們看來,根本就是同行啊?
沿海大部分海盜,不敢說沒有劫掠之事,但是大凡有些出息的海盜,都是亦盜亦商的。
他們都知道鄭家抱上了大夏朝廷的大腿,這一兩年出息了,水面勢力好像吹氣球的膨脹。
不要看鄭家水師逼著他們很不舒服,甚至吃了不少敗仗,但是這一支僅僅是鄭家的偏師。
鄭家主力都在忙著升官發財。
廣東沿海的海盜,對鄭家闖進他的地盤憤怒不已,但又奈何不了人家。想聯合彼此又沒有信任,也卻少一個有足夠威信的首領。而這個時候丁楚魁來招撫,幾乎是一拍即合。
所以這些海盜都聚集在丁楚魁帳下,一來大明畢竟二百年的天下,即便落魄到如今這個樣子,在很多人的心中還是有些根底的,另一方面,卻是藉助丁楚魁的力量,將鄭氏趕出廣東水域去。
不過,雖然這一次的西征軍,大多都是招撫的土賊海盜,但在指揮上,還是讓文官總領之。
“那就拜託先生了。”紹武說道:“只是我等如此興師動眾的。夏賊那邊知道了會怎麼樣?他們會不會忽然南下?”
紹武畢竟不是白痴,在他心中逼死隆武的夏軍,才是他最大的敵人。
敵我關係,從來沒有弄錯過。
丁楚魁說道:“請陛下放心,五嶺艱險,過嶺通道,不過數條而已,臣已經派了精銳士卒憑關守險,即便夏賊有數萬大軍,也不得飛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