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大方向上的問題,具體到細節之上,船隻的運力夠嗎?糧草輜重如何運輸?乃至於如何保證,水面之上的安全,總不能讓張軒大軍與馬光玉一樣,在水上被人俘獲吧。各地水情如何?
這些問題,張軒不弄明白,他是不會同意這一件事情的。
畢竟這關係到麾下數萬大軍的性命。萬萬不可草率。
只是,張軒心中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都無法掩飾一個念頭,就是張軒心動了。
一方面是基於責任。
張軒作為大夏頂級權貴的一員,他要為國家負責。如果能在今年平定湖南,將南明趕到五嶺以南,對大夏是一個絕佳的利好訊息。雖然改變不了大下南北受敵的局面,但是依託五嶺山勢,卻可以節省很多駐軍。
如果能除掉隆武就更好不過
。
張軒不相信大明有這個氣運,除卻這個有幾分臨危受命的皇帝。不管接下來是那為藩王登基,大抵都比不上隆武。很大可能是,萬曆這個朱跑跑。更是不足以凝聚殘明人心。
那時候兩廣之地,就不用多管了,即便暫且寄存在萬曆手中,也未嘗不可。
另一方面是作為一個將領的虛弱心。
在大明的這幾年,張軒也算是身經百戰了。一點點磨礪出來,不敢說是名將,但也算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但是張軒歷數他主持的戰事。似乎哪一戰單獨拎出來,也不過如此。
幾乎沒有一個漂亮仗。
固然,戰事只需勝利而已,不需要多漂亮。但是張軒作為一個將軍,未必沒有想過打一場標準型的漂亮仗,就如鉅鹿於項羽,官渡於曹操,淝水於謝安等等。
許都這個計劃對張軒來說,有絕大的誘惑力。雖然有些冒險,但是如果做好了,根本不用等到年底了,張軒估計讓隆武活不過三個月。那怕隆武逃之夭夭,大明朝廷再次番遷。定然會引起很大的震動,趁著明軍人心惶惶的時候。張軒所能得到的,絕不僅僅是一個長沙府,一個湖南,甚至還可能更多。
風險大,收穫也大。
再有就是,對南明軍隊的輕蔑之感。
張軒兵臨岳陽城之後,再一次一次判讀軍情之中,越發明白一件事情,比起傅宗龍,汪喬年,孫傳庭等人,大明的大臣水準下降了不止一個層次。比起賀人龍,左良玉,黃得功等人,大明將領水準下降了不止一個層次。南明的軍隊,與大明崇禎年間的軍隊,根本不可相提並論,不是一個檔次的。
更讓張軒不屑的,是南明朝廷的控制能力,崇禎年間再爛,官軍還是知道有朝廷的。但是而今,呵呵。
可以這樣說,在組織結構上,清廷勝過大夏,而大夏又遠勝南明。
清廷立國已過三代。內部人心早已統一了,縱然多爾袞也不能篡奪皇位。就可以看出來清廷人心之中是有這個皇帝的。所以多爾袞只能為攝政王,而不是皇帝。
而大夏剛剛成立,可以看做一個兵頭聯合起來的政權。羅玉龍的位置並不穩固,但是還是能指揮動下面的。而南明連將軍頭聯合起來都不能,縱然有百萬大軍,也不過一百個將領的聯合,而不是一個整體。
簡直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敵之弱,就是我之強,南明這個狀態,給了張軒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