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
張軒心中猶豫幾分,想怎麼委婉的否定許都的計策。
許都畢竟是張軒看中的大將之才,張軒縱然不用許都之策,也要給許都存幾分體面。
許都似乎看出了張軒的心思,提前說道:“大將軍,陛下信重大將軍,以方面之任委任大將軍,大將軍難道不為朝廷著想。”
“襄陽之戰,是大將軍指揮的,東虜實力如何,大將軍最為清楚不過,襄陽一戰,我大夏慘勝如敗。大將軍當知東虜乃我大夏強敵,而如今之勢。東虜出於東邊,與蒙古聯姻,一統草原,橫掃北方,可謂後方無憂。九邊精銳皆在東虜手中。末將不敢漲別人士氣,滅自己威風,但是還有一句話要說,那就是東虜之勢。在我大夏之上。”
“而今東虜因去年連續征戰一年有餘,正在修養生息。等待來年,我大夏固然騰出手來了,但是東虜會安坐北京嗎?”
“來年大舉南征的時候,是不是也東虜大舉南下的時候?我大夏真得能在兩面夾攻之下,好維持對南明的攻勢嗎?而今固然困難,但是隆武帝乃是有為之君,正在梳理南明朝政,南明固然有積重難返之態。但是錯過了今日,很可能再有難攻之機,就是二三年之後。”
“天下局勢並不穩定,去年一年之內,大明崩潰,東虜與大夏並立,而出局勢並不穩定,一年之內尚且能發生這麼多事情,二三年之內,又會發生什麼?夜長夢多。”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張軒聽了許都的話,心中暗暗點頭。
這些都是張軒的隱憂,正是因為張軒這些隱憂,所以張軒並沒有故步自封,他也想在武興元年下半年抵定整個湖南。但是他性格使然,不喜歡這種類似孤注一擲的冒險。
大勝還好,大敗的話,大夏的局面只會更艱難。
許都這樣說,讓張軒有了繼續聽他說下去的興致,張軒說道:“那麼如何避免孤軍深入,為敵人所乘?”
許都說道:“大將軍,我等雖然是深入,卻不是孤軍。”
“羅岱將軍在平江一帶出沒,牽制了何騰蛟,此其一也。而南昌張將軍,就在長沙東北,大將軍只需一紙文書令其進軍,則章曠軍不敢妄動。末將以為,當先與羅將軍配合,先下臨湘,破何騰蛟軍,旋轉長沙。引各路援軍救援長沙。”
“若章曠回軍,則棄長沙,與張公前後夾擊大破之。如此則
有江西為依託,縱然事有不利,亦可退入江西境內。”
“若李過南下,則半道伏擊之。李過一破,從岳陽到長沙,再也敵手,長沙城亦可徐徐圖之不遲。”
張軒沉吟一會兒,說道:“李過對大夏心懷恨意,對明廷未必有多少忠心。如果我軍南下,李過不理會長沙,反而北上武昌,安慶公剛到武昌,軍不過數萬,萬一西京有個閃失,可如何是好?”
許都說道:“戰求勝而已,不拘泥於一城一地。武昌城堅,王龍將軍宿將也,李過兵臨城下,一時也攻不破武昌,再則南京在武昌下游,大軍逆流而上,並不過數日就到。最多不過有驚無險。“
“退一步而言之。李過如今之勢,不過無根之萍,任他佔據武昌,又能如何。以末將之見,寧可以武昌換長沙。明無長沙,則不可在五嶺之南固守。而李過即便據武昌,也處於大夏四面圍攻之中,不久必為所擒。復有何慮?”
張軒細細品味許都所言之策,推敲一二,心中暗暗苦笑。雖然其中有很多問題。比如張應元。張軒很清楚,他雖為位階在張應元之上,但是同為公爵,張軒想要指揮張應元可沒有一封書信那麼簡單。
不過,以張軒在曹營之中的威望,如果好言相勸,倒不是不能辦到。但是以武昌換長沙之言,卻是萬萬不能了。
武昌可是大夏西京。
不管這個西京,到底有多少水分。但是都是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地,當今也是在此地登基,其中的政治意味非常濃烈。也是大夏在西方的重心所在。決計不是說能與大明兌子,就兌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