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夏軍制二
羅玉龍聽了張軒的話,心中微微點頭。隨即暗自嘆息一聲。
在張軒的規劃之中,禁軍與邊軍,不過也因為駐紮地方不同而已。但是現實之中並非如此。
且不說高傑與鄭家類似藩鎮一般的,即便是大夏內部,也有這樣那樣的情況。
根本沒有定為一的可能。至少現在沒有。
“然。”張軒話音一轉,說道:“如果這樣的話,財政壓力太大了。”
“崇禎年間,戰兵一年關餉十八兩。如果禁軍與邊軍待遇一樣,臣恐怕一年軍費在一千五百萬兩以上。”
軍費不僅僅是軍餉,還有軍械,物資。張軒一千五百萬兩的數目還是少算了。
特別是水師之中,船隻的費用遠遠的超過軍餉的數量,而且火器的大規模運用,更少不了軍費開支的爆炸性增長。
一想起軍費,羅玉龍也覺得牙疼。
能不牙疼嗎?
如今大夏兵馬在百萬之上,但是其中很多都是濫竽充數的,即便如此軍費開支也有入不敷出的感覺。
南直隸江南數府,再加上浙江一省。賦稅佔據了整個大明賦稅的三分之一,也在一千多兩左右。
而這一段時間,羅玉龍左右支撐,再加上從武昌附近府庫之中收刮乾淨,才堪堪支撐住襄陽一戰的消耗。
而且人多,也未必有戰鬥力。
“裁軍。” 羅玉龍心中猛地冒出一個念頭。或者是整頓夏軍上下,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否則這樣的財政壓力,讓羅玉龍喘不過起來。
其實如今,現在三個政權,大清,大夏,大明都承擔的沉重的財政負擔。但某種程度上,財政情況是大夏還算佔優,而大明最糟糕。
不過,這僅僅是插曲而已。羅玉龍繼續聽張軒說下去。
張軒繼續說道:“故此,臣以為當為邊軍授田。以田土補貼軍餉,多徵本地人為士卒。如果戰時,可以禁軍進駐各部,受各地將領節制。這就是邊軍與禁軍之間的差別所在。”
一句話概括,邊軍有更強的獨立性。
邊軍授田雖然是填補軍餉,其實也增加邊軍的獨立性。不過這也沒有辦法的。
中國皇帝說起來至高無上的。但是實際上,以一人治天下,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羅玉龍不置可否。其實他現在對淮安與福建兩地的控制權,比張軒規劃的邊鎮,還差勁。
張軒繼續說道:“邊鎮具體情況,在後面再說,臣繼續說樞密院。”
“臣以為樞密院當有樞密使一員,樞密副使數員,與內閣大學士相匹敵。樞密院下設五部,軍政,後勤,軍備,作戰。軍法。分別以樞密院副使領之。軍政乃是掌管戰功核對,人員晉升。臣還在軍政部下設軍校司,以特地以老將領之。分三級軍校。”
“設軍中階級之法,以百戶以下為士。百戶以上,營官以下為尉。營官以上為校,雜數營為一軍,以將軍領之。將官分為雜號,四鎮四徵,大將軍,總領天下兵馬為帥,或以太子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