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 (2 / 2)

其實清廷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就是在大明制度之上的增補修訂。

大明朝之所以落到這個程度,其實也就洪武體制的崩潰。但是現在最方便建立的統治體系,就是繼承明朝的體系,並在在體系之上做出更改。

從這上面來說,大夏與大清在體制之上,大同小異,都是在民政上繼承大明體制,在軍事上另開一道。

不管怎麼說,任何體制都強過沒有體制。

張獻忠這邊完全是沒有體制,也沒有規矩,張獻忠打擊面過大,引發了民間群體性恐慌。

與大夏治下的情況,根本無法相比。

劉文秀心中感嘆沒有平息,周輔臣已經將劉文秀安置在驛館之中了。

羅玉龍與劉文秀也算是舊識了。

畢竟雙方位置在獻營與曹營的地位相差不大,在崇禎十四年之前,在楊嗣昌的天羅地網之下,曹營與獻營的聯絡相當緊密,雙方彼此交情不淺。正如汪兆齡的判斷。

對於現在羅玉龍來言,剛剛登上帝位,掌控大夏之後,一方面他要鎮之以靜,讓大夏上下適應他的統治。

習慣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大家習慣了,羅玉龍的統治也就理所當然了。

另一方面,羅玉龍也迫切立下一些功勳,好讓大夏上下都看見,他羅玉龍,現在的羅瓏。決計不是虎父犬子。而張獻忠拋過來的橄欖枝,自然是被羅瓏接在手中。

故而劉文秀一到,還沒有一日,就得到李國輔親自來傳信,請劉文秀進宮。

第二日一早,劉文秀一大早,就來到皇宮門口。

劉文秀來的很早,大早上天矇矇亮的時候,就來到了這裡,但是僅僅是耳房等候,聽

外面靜鞭響後,大隊文官入內奏事,一連商議了好幾個時辰,等天光大亮之後,眾臣才散去。

期間劉文秀用了一些點心,墊墊肚子。等朝會散去之後,劉文秀才被請進偏殿。

劉文秀一進偏殿,只覺得光線微微一暗,他眼睛微微一縮,隨後才適應了。看見羅玉龍坐在書桌後面,一邊擺滿了書架,好像是圖書館一樣,而且這些書架之上,還貼著不同的標籤,如南京,浙江,淮安,福建,江西,湖廣,河南,東虜,南明,大西,還有賦稅,兵力,土地,海關,等等。

而每個書架上面的奏疏也多少不等,有的裝滿一個書架,甚至還多出來不少,有的僅僅裝了一層書架而已,劉文秀偷眼瞄去,卻見大西這書架上面就只有一層,幾十本奏疏而已。

也不知道,張獻忠如今的勢力不足以大夏多關注。還是大夏沒有精力多關注大西。

劉文秀收斂心神,行禮道:“外臣拜見大夏皇帝。”

“哈哈。”羅玉龍朗聲笑道:“劉兄何必如此。你我多年故交,客氣什麼?”

劉文秀聽了羅玉龍的笑聲,心中也微微放鬆。或許羅玉龍自己沒有感受到,但是劉文秀卻清晰的感受到,羅玉龍今非昔比了。

以前的羅玉龍不過是一個衝鋒陷陣之將,而今的羅玉龍卻有幾分人主之風,雖然性格還是能明顯,不如羅汝才不動聲色,誰也猜不透他的心思,但也幾分氣度。

畢竟在南京一年之間,羅玉龍對如何處理國事,已經有幾分心得了。

羅玉龍出來扶起劉文秀,兩人賓主坐定。羅玉龍問道:“張叔可好?”

劉文秀說道:“勞煩陛下過問,父皇安好,新納皇后。春秋正盛。”

說到這一件事情,劉文秀心中微微一沉,這個皇后對張獻忠的四大義子並不是太友好的,無他,四大義子勢大,將來皇后嫡子該何以自處?這個問題,就成為四大義子為首,與皇后丞相一派的最大矛盾。

張獻忠似乎存了觀望之心。

一方面張獻忠也有羅汝才一樣將事業傳之子孫的心思,另一方面,張獻忠也知道,他的班底就建立在四大義子手中,繼承權之事,不能輕易下手,否則禍起蕭牆就大事不妙了。

即便如此,作為四大義子之一的劉文秀已經嗅到了不妙的感覺。派他出使大夏或許是徵兆之一。畢竟劉文秀作為一方重將,重要性怎麼也要比一個使臣重要,不管多合適,也改變不了劉文秀的實權消弱了不知道多少。與之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回去之後,能不能恢復還是另一回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