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
劉文秀從四川到武昌,坐船順流而下,並不需要多長時間。
一日功夫就到了夷陵。看著夷陵劉文秀不勝唏噓,前年獻營就因為長江水枯,滯留於此,等了數月,待到雨季之後,才逆流而上,但是這一段時間,被方國安日夜追擊,本部人馬損傷不大,但是百姓死傷不少,很多還因為缺糧而死的。
一想到這裡,劉文秀就心中有些惻隱之心。
三峽水急,劉文秀不過出神的功夫,就過了數里之地,立即有人說道:“三太子,前面就是夷陵,夏軍在這裡設卡,恐怕要在這裡停船。”
張獻忠四個義子,被下面人約定成俗的稱為四太子。
劉文秀回過神來,說道:“將我的名帖投給夏朝的人。”
“是。”
一會功夫,劉文秀的船就緩緩的停了下來。
劉文秀的船是一個三層官船。在四川也算是大船了,因為再大的船就走不了了。
但是與曹營水師的船隻相比也差了一截,劉文秀的名帖遞過來,不一會兒功夫,就有人過來。卻見幾十人簇擁著一名小將,登上劉文秀的船隻,說道:“大夏伏波將軍周輔臣拜見三太子。”
劉文秀不敢怠慢,說道:“周將軍客氣了。”
周輔臣因為襄陽之戰中,維護糧道,擊破浮橋等功,也是因為培養嫡系水師的緣故,畢竟大夏不能一直用鄭家水師,即便鄭家願意,大夏也不願意,故此周輔臣就步步高昇了。
劉文秀看想周輔臣,忽然覺得有些臉熟,說道:“我們見過嗎?”
周輔臣說道:“三太子大概是見過家兄。家兄周輔明,死於信陽城下。”
劉文秀心中一動,忽然想起當年在信陽城下的事情。劉文秀向來心細如髮,他見過的人,談不上過目不忘。但是重要人物,以及重要人物身邊的人物,卻也是用心記過的。
而周輔明就是劉文秀在張軒身邊見過。
劉文秀萬萬沒有想到,當年一個侍衛的弟弟,就已經有如此前程了。心中難免有些暗淡。
曹營與獻營並駕齊驅,但是還是弱了獻營一籌,否則統領兩營的,就不是張獻忠了,而是羅汝才了。
劉文秀說道:“鄭國公可好?”
這本是一句例行問候。但是周輔臣的表現,讓劉文秀上心了。
卻見周輔臣眼睛微微避開劉文秀的眼神,說道:“自然很好。
”
但是給劉文秀的感覺,卻是張軒出事了?
不過,劉文秀不敢多問,僅僅是記在心中。暗暗揣測道:“難道是羅玉龍是一個不能容人的人?”但是想起來與羅玉龍打的交道,在崇禎十四年之前,劉文秀數次與羅玉龍並肩作戰。
只覺得羅玉龍不是那種人。
這個想法,被劉文秀按在心底。絲毫不露,說道:“卻不知道,大夏準備如何接待外臣?”
周輔臣說道:“三太子,如果覺得旅途勞累的話,就在夷陵休息一晚。”
劉文秀說道:“都是行軍打仗的人,這一點路有什麼累的。”
周輔臣說道:“既然如此,末將正好回西京述職,還請三太子跟我一起回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