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 (1 / 2)

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

隆武回到長沙城之中,立即召集內閣。

首輔馬士英,次輔何騰蛟還沒有什麼變動,但是在實際權力上,馬士英已經在何騰蛟之下了,無他,而今的長沙城處於何騰蛟直接控制之下。而因為武昌之敗,馬士英所控制的兩廣,貴州都有不穩的姿態。

這種不穩,既是百姓紛紛為亂,也是各種政治勢力滋長。馬士英的控制僅僅留於表面了。

這種狀態表現最明顯的是靖江王之亂。

靖江王這個藩王在明代的地位不同,原因無他,大明所有藩王,都是太祖之後,而靖江王不是,靖江王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之後。在整個藩王體系之中,屬於邊緣人士。

但是本任靖江王卻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在武昌淪陷,弘光被俘之後,就滋生了別樣的心思。對唐王登基表示反對,起兵自立為帝,隨即被廣西地方官給平定下來。

但是這樣的情況,也極大的撼動了,長沙對廣西的統治。靖江王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實並不是他起兵,而是他的血脈太遠了一點,不是太祖子孫,對帝位根本沒有繼承權。

所以很多廣西地方官都蠢蠢欲動。想立擁立之功。

也是長沙這邊,面對局面幾乎岌岌可危,對兩廣大後方,做出了以安撫為主的應對,並沒有窮追此案。

但是靖江王之亂,對馬士英打擊很大,最大的打擊是丁楚魁的獨立傾向。似乎丁楚魁想脫離馬士英一系,自立山頭。受此打擊的馬士英,越發抱緊隆武的大腿。

兩人幾乎一拍即合,這才維持住了馬士英的地位。也維持住馬士英與何騰蛟的力量平衡。

內閣之中,雖然還有別人,但是馬士英與何騰蛟雙頭並立的政治格局,沒有一點變化。

隆武一回來,就以剃髮令之事,詢問兩位的意見。隆武聽了何騰蛟所言,幾乎不敢相信,說道:“何先生,這”

何騰蛟說道:“非臣願意如此,而如今的局面夏寇強勢,老賊新死,小賊方登基,但是朝中卻是不得片刻之安穩,靖江王之亂,剛剛平息,廣東民亂之事,又有愈演愈烈之態。更不要是雲南沙氏之亂。四川獻賊之勢。天下之大,朝廷唯有數省,而數省之中沒有一片淨土。更何況,集大兵於長沙,糧餉缺額太多。無糧則兵亂,徵糧則民亂,實在無力於北方,還需要依靠清廷之勢壓制夏賊,為我獲得喘息之機,掃平各地之後,再做後舉。”

隆武看向馬士英。

馬士英只有默默點頭。

隆武接到手中的攤子,何止一個爛字。

雲南沙定洲之亂,雖然聲勢浩大,據說沙定洲聯合數個土司,攻擊沐氏。甚至上書長沙,要世鎮雲南與沐氏之例。而云南沐氏不管怎麼說經營雲南數百年,還是有幾分威望的。

雖然丟了昆明城。但還維持一個殘破的局面。

而且長沙對雲南,鞭長莫及。也無法多做干涉,更不可能派兵平叛。只能讓沐天波自己處置了。

至於四川一省,只剩下川南數個府縣,還在朝廷手中,以北已經紛紛淪陷了。也是一個岌岌可危的局面。

但是這些都是疥癬之疾。

雲南本就貧瘠,即便太平的時候,也不見得有多少積蓄。更不要說現在了。四川在弘光的時候,就已經是這樣了。真的心腹之患,卻是朝廷的財政壓力。

對夏軍對峙的情況之下,發生的兵少則軍不足用,兵多則餉不足養,無糧則兵亂,徵糧則民亂的局面。

大明的稅收體系,可以說是相當頑固的,洪武所創的固定稅制,讓大明朝的財政收入,從洪武時期到明末,朝廷收入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這就是明朝財政特色,固定稅入,甚至用石碑刻在各衙門之中。

康熙所謂的,永不加賦,不過是因洪武遺意而已。

但是這樣的情況之下,朝廷發生危機之後,爆炸性加稅都不知道怎麼操作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