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峴山的容納能力,增援太多也沒有什麼用處,這峴山不過是尋常時節踏青的小山而已,容納不了太多人,數千人已經不少了。
只是他們沒有發現,一支軍隊混入了援軍之中。
黑暗之中雖然有火把,但是火把照明的能力也有限的很,而且不敢大張旗鼓,畢竟光芒太盛的話,會引來清軍火炮轟擊。
數百人沉默的好像是石頭一樣,混在大隊人馬之中,上了峴山。到了上面之後,立即有人來詢問,道:“你們是那個部分的?”
在透過炮火封鎖的時候,很多佇列都混亂,有些人找不到自己的上級,到了峴山之上,都要重新整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們”領頭的人一開口,立即露了底細。
詢問的軍官頓時問道:“遼人?”
夏軍之中,固然是天南地北的人都有,但是主流卻是秦人與河南人,而今因為夏軍在長江流域站穩腳跟,多了不少南方人,但是南方人現在還不是主流。至於遼東人,卻是相當少了。
當然不能說沒有。
只是這話一出來,本來非常緊張來人,頓時覺得暴露了,瞬間拔刀,一刀將這個軍官斬殺當初,大喝道:“殺。”
“殺。”數百沉默的大漢,同時發生,一時間有驚天動地之感。
領頭的將領,名叫吳國貴乃是吳三桂的家丁頭目,他所帶領的不是別人,正是吳家的家丁。
而吳家家丁的戰鬥力也是名聲在外的。
別的不說,吳三桂的成名戰,不是別的,就是帶著吳家家丁在陣前,在清軍手中。將吳襄給救了下來。成就了吳三桂孝勇之名。被天下人所仰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吳家家丁的實力,不下於八旗精銳。
而在混亂之中,夏軍一時間也分不清楚,是敵是友,組織不出有效的抵抗。
在山下的吳三桂就等著這個機會,他親自帶兵,從好幾個方向,一起登上,無數火把舉起來,一時間有火光耀天之感,喊殺之聲,更是驚天動地,驚醒了所有沉睡的人,不管是清軍,還算是夏軍,沒有一個人有睡意。
楊承祖立即下令大舉支援。
而到了最後這個節骨眼上,吳三桂又怎麼能讓之功虧一簣,頓時有軍隊拼命在城下列陣,阻擋襄陽城與峴山之間的聯絡。而峴山之上,也是喊殺之聲不斷。
今夜不知道有多少人為這小小峴山,將鮮血流盡。
時間似乎過得非常之快,快得讓不敢相信,日月輪轉,太陽再次替換了月亮。峴山之上,已經是一片狼藉了。
峴山之上名勝古蹟從來不少。
不過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保護 名勝古蹟的習慣。
昨日吳國貴的暴起發難,給夏軍帶來的混亂,並沒有蔓延多久。但是僅僅是片刻的混亂,就足以讓吳三桂抓住了破綻,一舉突破山上的防線,將戰鬥推進到短兵相接的地步。
縱然黑暗之中,吳三桂的遼軍並不佔據優勢。但是憑藉著人多,一步步的將戰鬥推進到了山頂之上。
作為鎮守峴山的大將,白旺也盡了自己最後的努力,在太陽昇起的時候,一道道陽光照進了峴首亭之中。
峴首亭雖然名義上是一個亭,但是並不僅僅是一座亭,周圍還有羊公祠。都是圍繞著峴首亭所建的,而峴首亭之中,更是有後世聞名的:“墮淚碑。”
似乎是吳三桂覺得勝券在握了,在剛剛天亮的時候,停止了進攻,也似乎是襄陽城之中,覺得已經失去希望了,在此刻也停止了出城爭奪,一時間天地之間靜謐無比。
數十萬大軍一時間變得安靜起來。
如果不是彌散不了的硝煙味,讓白旺知道,這是在戰場之上。他甚至都一種錯覺,感覺這只是一個尋常的早晨,他遙遙望向襄陽城,襄陽城的輪廓清晰可見,甚至街道如在眼前。歷歷在目。
只是他卻知道,這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