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回家
張軒正色說道:“我要去看看白將軍。”
清晨的風,依舊在似有似無之間,輕輕拂過掛在長杆上的屍體。
白旺的身體一直在晃動。
在距離很遠,最少有數里遠,即便用千里鏡看過去,也不過是看見輪廓而已。
張軒也沒有想要細看。回頭看著身後排開的眾將。
他說道:“本國公奉陛下之命,接管襄陽軍務。本以為襄陽堅城。又有十萬之眾,各種物資源源不斷,固如金湯,但如今看來,卻不過如此。”
張軒輕輕的踱步說道:“我知道,有些人不服氣。覺得我不過是一個小輩,諸位前輩縱橫天下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讀書。”
“覺得闖營當初威震天下,現在屈居於曹營之下。很不舒服。但是不管怎麼說,大家當初都是一個鍋裡攪馬勺的兄弟。我知道,陛下與闖王他們兩個人有過節,但是這過節,僅僅是他們過節。我們這些下面人就不要過多揣測。”
“兄弟們這麼多年來,出生入死。為得是什麼? 不就是求一個出身,求一個富貴。諸位也都知道陛下為人,該給諸位的一件也不會少。一視同仁,概無差別。”
羅汝才的名聲還是很好用的。
張軒的話,讓很多闖營將領的臉色好了許多。
張軒說的話有些粗魯,但是這是大實話。張軒從義軍之中混出來。太明白這些將領的心思了。
剛剛開始的時候,這些將領都是活不下去的,帶著人出來鬧事。當時有人是求一個招安,有人是求一個活路,有人求一個痛快。
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一步步的走到現在,他們難免有些別的想法。
也許闖營上層將領,對李自成的忠心還是有的,但是對於中層下層將領來說。自己的前程比李自成要重要,再加上李自成大發展,與曹營幾乎同步。
是義軍海納百川彙集在一起,組成了三支義軍,也就是李自成,羅汝才,張獻忠。
其實三部人馬,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就是根基淺薄。
李自成一敗之下,分崩離析就是明證。
真正死忠於李自成並不是太多,對很多人來說,投奔李自成,與投奔羅汝才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張軒目光掃過去,說道:“你們是哪裡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沉默了,沒有幾個人明白張軒這話是什麼意思。
張軒說道:“我是河南臨潁人,長在鄭州。但是現在鄭州在哪裡?”
張軒身影猛地一提,說道:“清廷手中。”
張軒前出一步,指著楊承祖說道:“你是陝西人。”
張軒又走了一步,指著李過說道:“你是延安人。”
張軒手指在外面繞了一圈,最後落到自己身上,說道:“我們都是北人,如今流落在南方,縱然有榮華富貴,難道你們不想回家嗎?”
“整個北方都是東虜的,如果這一戰不勝,湖廣之地,也不是我們存身之處。”
“不打敗東虜,天下之大,何處是我們的存身之地,丟掉了整個北方,我們還能丟到什麼?”
“難道我們就這一直逃,逃,逃,逃到天涯海角,這一輩子都不能再飲故鄉水。”
張軒一時間也很傷感,他忽然想起了永曆的經歷。永曆一路從湖南逃到兩廣,從兩廣,逃到雲貴,從雲貴逃到了緬甸。
他決計不想這麼逃下去。
而其他人也是心有所觸動。
不得不說,張軒作為後世的人,固然是河南人,但是對故鄉的情愫卻並不是很深。
這或許是後世人的感情。
但是這個時代的人卻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