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時候是夜裡,又是匆匆行軍,哪裡有時間看旁邊的山色如何。
他隨即看向峴山。
正如之前所言,峴山並不是一座山峰,而是山脈,而此處就是峴山的南端,與鹿門山夾著漢江而立。
襄陽天下堅城,是有原因的。
這個原因並不僅僅是襄陽城修的堅固,還有襄陽城本身地理位置的原因。
襄陽在漢水轉彎之處,漢水在襄陽之前,是東西流向,但是在襄陽之後,轉為西北東南流行,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說成南北流行,漢水幾乎半繞過襄陽城。
固然襄陽得漢水之力。
而襄陽城南,就是峴山。
峴山並不是太大。但是足以憑依襄陽南側。襄陽城可以說是依山傍水。很多地方都展不開兵力,只要佔據水路優勢,就斷絕不了後路,而漢水與長江連成一氣,後方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運入襄陽城中。
物流成本很低。
而從北方南下的軍隊,後勤卻很成問題。
長久對峙之下,襄陽城的優勢非常大。只是火器時代卻有了一些變化。
不管火器時代的變化,而此處就是一個關卡。
因為兩岸青山對峙,兩岸河邊的地帶急速縮減,談不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也是一處阻擊的好地方。襄陽爭奪戰之中,這裡也是襄陽後方的一處必爭之地。
山光水色雖然如此迷人,但是前線的訊息很快就傳來了。
“報。前線有清軍列陣,看旗號是正黃旗。”
張軒臉色一肅,說道:“知道是誰嗎?”、
“似乎是圖賴。”
“圖賴。”張軒一聽這個名字,心中也微微一動。
這個名字,在後世張軒根本不沒有聽說過,但如今卻是大名鼎鼎。
雙方交戰這麼長的時間,故然有大量的夏軍落到清軍手中,但也有不少清軍落到夏軍手中,如果在交戰之前,雙方對彼此的將領,都不是太理解的話,那麼現在大家都比較瞭解。
戰爭本就是一件加深理解的事情。
特別是圖賴此人,別的不說,單單是潼關城下打崩李自成的功勞,張軒就不敢小視。他隨即問鄭廉說道:“有圖賴的資料嗎?”
“有。”鄭廉從背後的書箱之中翻了出來,立即讀道:“圖賴,費東英之子。崇禎三年,與滿桂戰於京師之下,勝之。崇禎四年,從阿敏出關,領兵斷後,以十六人,屢破百餘人隊。崇禎五年,圍大淩河,親身薄城,重傷。後屢次從徵入關,破大學士劉宇亮軍。從徵松山。破杏山,因屢立戰功,封三等公。”
很多地方不盡不實。畢竟很詳細的情報很難從戰場之上獲得。
不過,僅僅是這些,就已經足夠了。
以圖賴此人代表了一批人,這一批人就是生於老奴麾下,長於黃臺吉年間,百戰餘生宿將。這些人用數十年的征戰,磨礪出八旗戰力的最高水平,也是八旗的中流砥柱。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八旗,是他最強大的時候。
領導層都是吃過苦,受過很好培養,但又因為滿清的大擴張,享用最好的兵器。有經驗有經驗,要意志有意志,有裝備有裝備。他們又豈能不強大。
張軒翻身上馬說道:“走,去前面看看。”
“是。”百餘跟著在張軒後面的隨從,立即上馬跟著張軒絕塵而去。
看著張軒離開的身影,很多士卒都心頭一緊。因為他們知道,每當張軒這個樣子,就是要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