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
如果以階級矛盾而論,河南是階級矛盾最重的地方。
雙方毫無緩和之餘地。
可以說雙方殺得血流成河,以至於後世查河南大戶的家譜,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是從明末清初發端的,除卻少數幾家之外,幾乎沒有幾個家傳承下來。
這樣慘烈的廝殺之中,雙方仇深似海。
為什麼桑開以區區大明的名義,就能召集這麼多人馬。就有其中的原因。
李自成主力尚在的時候,他們只能低頭服軟,但是現在李自成潰敗之後。他們紛紛反覆。
在他們看來,寧可投奔清廷,投奔東虜,也不願意與義軍合作。
這種利益的衝突,血債血仇,根本放之不下。
北方的情勢大抵與河南相彷彿,清軍能順勢佔據北方,也是選擇了聯合北方士紳。
而大部分士紳彼此之間都有聯絡。
之前這些士紳擁戴明廷,而如今武昌失守,天下人對明廷都是失望的時候。轉投清廷也是自然而然了。
張軒問道:“河南的情況很亂嗎?”
袁時中淡然一笑,說道:“何止是一個亂字?是很亂,非常亂。”
袁時中輕輕一嘆,說道:“我比鄰清廷,清廷以一年之內橫掃闖營。已經讓北方膽寒。書信相召之下,不知道多少人為之動搖。要不是我曹營已經有江南基業,而今就不是一個亂字可以說了。”
李自成戰敗之後,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各地士紳紛紛起兵反抗。
這樣的態勢不可能不影響到兩淮形態。
袁時中這一段時間之內,一直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平定各地士紳的叛亂。
這才袁時中數萬大軍,在這一段時間之中,一直沒有派上用場的原因。
各地的叛亂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牽制袁時中大軍動彈不得。
張軒說道:“那麼大兄此來如何?”
袁時中說道:“我與桑開談過了,桑開不願意投東虜,但是他雖然是河南巡撫,但是這些大事,由不得他做主。他只是一個盟主而已。”
“他先投奔曹營,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
張軒立即知道,這個條件必須他來辦才行,說道:“什麼條件。”
袁時中說道:“正名分。”
“正名分?”張軒微微一頓,說道:“你是說讓大王登基?”
“對。”袁時中說道:“登基。桑開的意思是,東虜立基遼東,由老奴
,黃臺吉,到現在的福臨小兒,已經三代了,根基穩固。乃是曹營爭奪天下的勁敵。正如賢弟當年所料。”
一想起這一點當初張軒所言,袁時中就感慨萬千,當初只是覺得張軒是信口胡說而已,但是現在越發佩服張軒的先見之明。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第一說的就是道。”
“曹營想要東虜相爭,首先要做的立名分,正朝綱,吳王不正名分,無以讓天下人信服。”
“故此,大王登基之事,一刻也耽擱不得了。”
“此事,我本想給大王上書,又唯恐大王擔心我是諂媚之語。故此我只好請你代為言之了。”
張軒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實力到了即便是名義上有些缺乏,也不要緊。
朱元璋高築城,廣積糧,緩稱王之策就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