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欣很珍惜她和李清寧的友誼。
唐欣也知道,請李清寧這種有自己世界的人,命題作文式的寫兩首歌,對李清寧而言是對事不對人很煩的一件事,這對友誼也是一種消耗。
唐欣也是沒辦法了,才這麼做的。
她剛脫離了自己原來的傳媒公司,那家公司在業內原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所以唐欣最初在公司得到的資源也不多,一直不溫不火,直到碰到了那部李清寧作曲的電視劇,這才一飛沖天,一發不可收拾,也一躍成為了公司的牌面。
伴著她演藝事業蒸蒸日上,公司也適時的把股份送到了她手上。
然後。
她和公司就繫結了,她有股份,有地位,也有錢,在她成長的同時,公司也在不斷成長,一切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直到——
現在想想,應該是從帶新人開始的吧。
但那會兒的唐欣不知道。
她頗有主人翁精神,作為小老闆,聽大老闆話,為公司帶新人,在接戲的時候儘量捎帶上公司新人,甚至在遇見她不適合,或檔期調不開的戲的時候,就把公司新人推薦給劇組。
那時唐欣覺得公司好了,市值就高,她也就好了。
她甚至還因為搶資源之類的事兒,為公司的新人出頭過,得罪了一些人。
但她漸漸地發現,公司資源開始往那一批批她帶出來的新人身上轉移,她得到的資源越來越少,有潛力的劇本不再是她的,公司合作的大品牌代言和優秀影視團隊也不再傾斜向她。
當然。
大老闆還會跟她畫餅,說些帶新人,公司壯大,她手裡股份更值錢的話。
就上半年唐欣主演的爆火的那部古偶劇,如果不是唐欣撕破臉的爭取,估計又是別人的。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
唐欣終於明白過來。
江山代有人才出,娛樂圈更新可快了,她再這麼下去,遲早成為明日黃花。
她不能坐以待斃!
因此,在上半年她演的古偶劇爆火,收割一波流量以後,唐欣果斷選擇斷尾求生,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原來的公司,並藉助於自己手裡的資源,投拍了現在這部《我欲乘風起》。
現在。
唐欣屬於三無,無平臺支援,無外宣團隊,無公司支援!
她現在不是一局定輸贏,她現在是一局定生死。因為現在新人多了去了,一旦她失勢,沒有公司支援的她,資源恐怕比在前公司的時候還不如。
畢竟,小姑娘能演小姑娘,誰還用她這三十多歲的演小姑娘呢。
她的演技又不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成為資本。
這是她唯一的路。
現在這部戲已經制作完成了,各方面都做到了唐欣認為的最好。
現在就差主題曲就可以送審了,也就是說主題曲是這部劇的最後一哆嗦,決定不了這部劇的生死,但決定這部劇的能不能有一個好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