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生意太忙,爸再能幫忙也還是要上班。我也快要去上海魔都市那邊參加培訓了,也沒空在家幫忙,請的員工還用的生手。照店裡的情況來看,再多招一二個人沒問題,請生不如請熟,小影她媽和我們關係好,現在基本上也處於半下崗,無事可做的情況,你去招呼一聲,怎麼樣……”
服裝店生意好起來的“後果”,就是賀子龍的爸媽,不得不頻繁去外地補貨、進貨。
店裡沒了主心骨,員工也是臨時請的,說真的並不是太合格。質量不行的情況下,只能從數量上來補充了。老話說的好,一人為私,二人為公,三人若是主人皆無水喝,但三人皆是員工,則不然。
任人為親自然是不好的,但張小影的媽媽,賀子龍是知根知底的人。重生前幾十年兩家的交情,也註定只少這家人賀子龍是很難看錯的。
對於賀子龍的提議,其實不用他說,他媽媽也有這個意思。所以,當天晚上二話不說的,就去了張家聊天。然後就把這事說了,張小影的媽媽正在化工廠半停工和等待下崗的無助之中。自然不會拒絕!
幾乎是以邊請假,邊申請自主下崗,只要求買斷工齡的情況下。第三天,張小影的媽媽,就來到了青春年華服裝店工作,並且直接當上了副店長!
服裝店這玩意,說真的,在九十年代只要記住了衣服的大概種類和價格。然後面對客人知道店裡的最後底線在那裡,然後和客人相互間砍價。說話間,多帶微笑的,也就那麼一回事了,沒難度可言!
張阿姨上手很快,有了好姐妹在店裡撐場子,又有另外兩三個員工幫忙。
賀子龍的老媽陳愛花,就是直接帶上其中一個員工,一起去外地進貨了!
與此同時,街面上也是多了許多明顯的變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街上多了一群提著欄子,叫著擦皮鞋,五角錢一次的中年婦友。
也多了一些開摩托車,接客的男人們。更多了一群託著板車,在交通要道和汽車站,等待幫人運貨的力氣活人兒們。如果仔細看,你還能看見,這些人有的人還穿著以前工廠的制服。
不得不說,下崗潮真的提前來到了。在飛快的影響著這裡的每個家庭,甚至是全國的家庭!
並不是每個下崗的人都有膽子外出GD省和南下其它地方打工的,一個是沒有門路,二個是膽子小,三個不是年輕人了,家裡有老有小,不能輕易外出。
可家裡幾張嘴都要吃飯,怎麼辦呢?以前說出來找事做,或者開個小攤,怕沒臉面,畢竟以前是國企工人,說出去倍有面子。但是,面子不能當飯吃呀!
當有人邁出這不要面子的第一步,有人帶了頭,下崗人群中的人只能跟風一樣的出來。
連路邊雜耍賣藥……很多曾經幾乎消失的營生,在下崗的浪潮中,也陸續的重新出現了!
活著,是的,現在只想活著,臉面什麼的不重要了。
能踏出去找事做,只少一家人餓不死,過不了心裡那道關的,多半會生不如死。不過也是難為他們了!
下崗失業職工大多是40、50歲左右人員,受教育程度低、技術單一、學習速度慢,他們所擁有的技能隨著技術進步、產品升級換代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
這還不算完,正是下崗潮的時候,也是同時大量廉價外省農民工入城搶飯碗的時候,簡直就是雙重打擊。
雖然國家出臺了不少促進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政策,但收效並不明顯。絕大多數下崗失業職工只能找到清潔工、打雜工等月收入一二百的工種(1992年),少部分找不到工作的,只能靠政府每月發放的低保款艱難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