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店名叫什麼……?”陳愛花問老公和賀子龍。
“店在交通街,就叫交通街服裝店吧……”賀子龍的老爸賀三國,品味實在是不怎麼樣,起名字這種事對他來說,可能難度太大了點。
交通街服裝店名一出,賀媽和賀子龍直接雙雙表決NO,否定。
“呃,我們的主打客人是女性和學生,她們都是青春年華的寵兒,我看就突出重點,店名就叫青春年華吧,服裝店三個字就不用了,店裡店外都是衣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我們是賣什麼的……只在廣告宣傳的時候,標明服裝店就行!”賀子龍提議道。
三票,二比一,店名《青春年華》就這麼定了下來。
讓廣告店快速的在原定好的招牌上,加大粘好這幾個字。服裝店就這麼開了起來!
門口放上一些禮花,花欄,再掛起綵帶,然後立起一個明亮色彩的招牌。再寫上開業大吉,特價九折之類的話語。在這個九十年代,基本上也就很像樣子了。
賀子龍在將提前印好的宣傳單,讓同校的學生們穿上自己店裡的新式服裝(打工),將宣傳單沿街發放過去。這招在九十年代還是比較少見的,很快便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進店看一看,走一走。
更絕的是,賀子龍還透過銀行科長,以及廣告店老闆的關係,直接跑到茶林縣報社那裡,給自己家的店打起了廣告。當然,只是那種小方塊廣告,不過帶圖片。
相比省報和市報,只有小小的茶林縣人才看的報社報紙,廣告的定價並不高。
當然,賀子龍並沒有就此停下自己瘋狂宣傳的腳步。為了讓自己的老媽不要倒在第一次創業的打擊中,也為了試驗一下服裝店最後的成效。加上自己手上的錢還算多,只是父母不知道,也不知道打廣告要化多少錢。
賀子龍就此開啟了燒錢宣傳的大攻勢!
開業前,其實他就在打主意了,叫上那些個幫他裝修一中後門邊的泥工師傅們。給他們加價,讓他們跑到城鄉結合處,以及各國道附近的人家那裡。
但凡看到人家牆壁比較大的人家,拎著一個大喇叭,就是賀子龍帶隊,先給房主發煙發小禮品。
然後就是一通海吹之後,就上正題:“大叔大姐,我們是縣裡廣告公司的,想要用一些人家的房子刷一些廣告。我們不但免費將正面牆都刷上新鮮漂亮的塗料,讓你的家外的紅牆上面變的漂亮和防曬。還會給一定的廣告費和物品獎勵。”
本來牆壁就是閒著也是閒著,有錢和東西白給,還有人給刷上,一般十戶人家八戶都會同意。
這年月,對廣告費和廣告行式還不太敏感的老百姓,數之不清。甚至有的人還不要錢,反過來幫忙一起刷的都有。
於是呼,賀子龍家服裝店和地址之類的廣告,就這麼長久性的保留在了,這些個交通要道人家的外牆之上。
但凡有人路過這裡,只要一抬頭,哦不對,只要從遠處走近,甚至頭都不用抬,就會持續幾十秒的觀看到這些個牆壁廣告。剛開始可能沒啥感覺,但久而久之,店名和售貨內容,以及地址資訊,會本能潛意識的保留在觀看者的腦海深處。
電視機在九十年代還不是家家都有,有時候在電視上面打廣告都沒這效果好。
畢竟,賀子龍家的店暫時主要面對的就是當地人的市場。
這種廣告方式,是借鑑了後世地鐵窗外的廣告創意。當然這也和八九十年代的人喜歡看大字報有關,你這麼搞,但凡愛看熱鬧的老百姓,都會關注一下。
放眼後世,中國移X,以及中國聯X,更是連鄉下的小樹不放過,這類的廣告都深入鄉村去了,簡直無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