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虞子期有些困惑地道:“上將軍,這又是什麼兵器?”
“這個叫做標槍。”項莊解釋道,“照圖樣鑄造出來,後面還要連線木杆。”
作為一個穿越者,項莊當然知道標槍,在西方,無論是古希借還是古羅馬,標槍都是重要的步兵武器,不過在中國,由於強弩的出現,使得標槍變成了一種雞肋武器,因為無論是射程、射速、穿透力還是命中精度,標槍都遠不足以與強弩相提並論。
不過,標槍相比強弩也還是有優勢的,就是造價低廉,而且便於攜帶!
以楚軍如今的條件,既沒有技術也沒有能力製造強弩,所以標槍便成了首選,項莊已經決定將標槍列為楚軍的制式兵器,至少輕兵是必須配備的!
楚軍在裝備了環首刀、大盾、長戟、標槍、長弓之後,野戰模式就基本成形了。
楚軍的野戰模式基本上就是這樣,當敵軍步兵進入一百步(一步約1.4米)以內時,首先由怒鋒營的長弓手進行第一輪殺傷;當敵軍步兵進入二十步以內時,再由陷陣營的輔助輕兵使用標槍進行第二輪殺傷;兩軍相接時,前排陷陣武卒手持環首刀、大盾,與敵軍步兵近身肉博,後排武卒以長戟伺機攻擊,輔助輕兵則繼續以標槍射殺敵軍。
虞子期收好圖樣,又對項莊道:“上將軍,這個樣式倒是挺簡單,只要鑄造成形,接下來都不需要太多鍛打,就是開鋒磨勵需要耗些功夫,不過,一天打造五十枝應該不難,卻不知道上將軍需要多少枝?”
“五十枝遠遠不夠,我需要五千枝,十天就要!”
“這樣啊,那末將需要更多的人手,對鑄造好的槍頭進行開鋒磨勵。”
“這個沒問題,你需要多少人手,儘管去各軍挑選便是,包括親衛軍!”說此一頓,項莊又道,“不過,標槍的打造絕對不能影響到橫刀以及環首刀的打造,因為這兩樣兵器的重要性,遠在標槍之上!”
“諾!”虞子期揖了一揖,朗聲道,“十天之內,一萬枚三稜箭簇,五千枝標槍槍頭,三百把環首刀,外加二十把橫刀!末將絕不辱命便是!”
項莊拍了拍虞子期的肩膀,不無歉疚地道:“子期將軍,只能辛苦你了。”
虞子期道:“只要大楚能夠復興,末將便是累死在鐵匠鋪子裡又有何妨?”
“好,子期將軍這話我記下了!”項莊點了點頭,肅然道,“等將來大楚復興之後,我一定給你記大功!”
說罷,項莊便轉身走了。
目送項莊的身影遠去,虞子期的眼神卻很快黯淡了下來,憑心而論,他並不認為大楚還有復興的可能,真如軍師所說的那樣,漢王劉邦已成席捲天下之勢,僅憑六千楚軍已經不可能扭轉大局了,不過,無論將來怎樣,他虞子期都不會背叛大楚的!
##########
當虞子期和鐵匠們忙著打造兵器時,高初和他的怒鋒營也在趕製長弓。
高初袒胸露腹,肌肉虯結,正跟荊遷鋸分一顆足有兩手合抱粗的百年老桑樹,長弓對材料的要求極高,這麼粗一顆老桑樹,能夠用來做長弓的卻只有緊挨木心的小部份,所以最多隻能做兩把弓,不過外圍部分可以用來做標槍的槍桿。
幾名曾經做過弓匠的老兵正在旁邊小心翼翼地切削弓材。
說起來,新木其實不適合做弓材,不過時間緊迫,也顧不了這麼多了,既便做出來的長弓在殺傷力和射程方向都不盡如人意,也總比沒有強。
不遠處,一捆捆的標槍槍桿已經堆積如山,每根槍桿都有七尺長,中間約兩寸粗,兩端稍微細一點,表面已經全部削光,再遠處,秦姬正帶著百餘女兵從一張張棕皮、一捆捆貯麻上搓下棕線、麻線,再反覆纏繞,搓成一股股的棕繩、麻繩。
更遠處,一根根已經削好的弓材正卡在特定的卡槽上,又以麻繩綁住兩端,被彎曲成了不同的弧度,這是長弓上弦之前的最後一道工藝——馴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