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武說的很明白,既然對方要打,那就跟他們打。
既然區域性打不過,那就集中優勢兵力保升龍。
只要保住升龍,就算安南全境都被明軍佔領也不算失敗。
「可是,各地的百姓怎麼辦?明軍會不會肆意屠戮百姓?」
對於潘武的說法,鄭梉相當認同,但場面話還是要說的,哪怕他也不怎麼不在意百姓的生死。
「可能性不大,明人一向標榜仁慈,肆意屠戮百姓只會有損他們滿嘴仁義道德的形象。換句話說,只要他們想在安南有所作為,就不會屠戮百姓,甚至還要善待他們!」
嗯?
潘武的話讓大廳內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包括鄭梉。
所謂的有所作為,那就是吞併安南了。
他們能做到麼?
又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呢?
想到這,鄭梉猛地反應過來。
鄭氏多少代人的心血,怎麼能葬送在自己的手中?不管大明的目的是什麼,自己都不能輕易認輸!一定要打贏這場仗!死戰到底!
「潘將軍,就找你說的辦,御林軍交由你來統帥。即日起,接管城防,許進不許出。另,傳我命令,各府駐軍立刻入升龍勤王,如敢怠慢,嚴懲不怠!」
「是!」
潘武精神一陣,對鄭梉施了一禮。其他文武也紛紛行禮,在鄭梉的揮手示意下離開了大殿。
許久沒有受到過如此重用的潘武一下子回到了曾經位高權重的時候,但他知道這種高位同樣代表著常人難以承擔的責任。
從大元帥府出來,他沒有回家,而是第一時間趕到了御林軍營。
但從名字是看,這支軍隊自然是效仿大明所見,但是職能相比大明御林軍要大上不少。
不但負責保衛京城和皇帝的安全,還得負責對外征戰。
當然,在交趾,京城變成了升龍,皇帝自然也就是大元帥鄭梉了。
御林軍合計有十萬兵馬,兵種齊全。
弓箭兵、步兵、車兵、火槍兵、火炮兵一應俱全,當然,也少不了地方特色,安南十分重視的象兵。
值得一提的是,御林軍的火槍和火炮都是尼德蘭人所造,就當下來講,十分的先進。
說來也算奇妙,尼德蘭人被趕出臺灣後,急需在東方另外尋找一個基地,機緣巧合下就和鄭氏勾搭上了。讓原本歷史上的合作足足提前了十多年,可是說是大明讓鄭氏撿了個便宜。
鄭滔帶領的四萬和鄭楷帶走的三萬都是出自御林軍,此時的升龍,只剩下三萬多士兵了。
不過這三萬也是整個鄭氏戰鬥力最強,最精銳計程車兵。
由於長期和阮氏對抗,這些士兵並未疏於訓練,潘武檢閱了一番,發現這些士兵的精氣神都很不錯。
由於其中不少都曾經在他的統領下做事,將士們對於他的到來也非常興奮。
氣氛烘起來後,他自然少不了上臺演講一番。….
無外乎就是些強敵在畔,需諸位勠力同心,共抗外辱,以後大元帥自當不吝封賞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