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墨者榮耀> 第113章 樓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3章 樓觀

樓觀臺所在的石樓山,是樓觀道的發源之地,位於終南山北麓,南依秦嶺,千峰聳翠,東距長安一百五十里,號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樓觀臺是說經臺,周圍青山綠樹,道觀掩映,重重樓臺相疊,樓觀臺猶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一葉方舟,俯視風景如畫的秦川渭水,後世宋代蘇軾遊此吟有名句:“此臺一覽秦川小。”

樓觀道歷史悠久,相傳創始於西周,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春秋時期函谷關令尹喜在此結草為樓,以觀天象;老子李耳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並親手築起樓觀臺授經。沿樓觀臺前卵石路南行,越過林海,便是翠薇峰,巍峨高聳,峰巒起伏;白雲重重,圍繞山腰,飛瀑奇巖,幽險奇峻,山間珍禽異獸,數不勝數。

峰巔高爐世傳為老子的煉丹爐,也是樓道觀的禁地,外人不得入內,平日裡戒備森嚴,今日更是佈滿重重崗哨。煉丹爐前有一個小院子,三間瓦房,五株幽竹,一彎溪水相伴,淙淙水無聲,水底礫石晶瑩剔亮,偶有游魚,忽來忽往;竹影拂水面,沐著細碎的陽光,是幾分淡淡的韻味。

從院中北望八百里秦川,煙嵐橫斷,遠接藍天,阡陌道路恍若棋盤,樓觀道掌教岐暉回過頭,對廣成子笑道:“楊崇這麼快就查到我們,還當真是出乎意料,帥師兄既然來了信,我們少不了是要走一趟。”

岐暉身材修長消瘦,一張英俊的臉上充滿男兒的氣概,由於保養的好,讓人根本無法判斷年齡,說四十歲也行,三十歲湊合,二十歲有可能。廣成子是王真微一支的傳人,和岐暉相必顯得有點胖,滿頭烏髮,面色紅潤;廣成子功力已臻化境,對俗事不大上心,疑惑地問道:“掌教似乎並不在乎楊崇發現秘密?”

岐暉高興地說:“不在乎,不在乎。若沒有這件事,怎麼證明楊崇的力量。”

樓觀道這一代英才輩出,比之田穀十老的時候更為發達,但正因為這樣,內部爭論不休,即使以岐暉的地位,也無法擺平。隋煬帝楊廣明顯的更相信茅山宗,自登基以來,雖然一再表示通道,但是從未召見過任何一個樓觀道的道士,更不要說到樓觀道來做客,岐暉想盡辦法,託了數十位朝廷重臣,都無法改變這種局面。

以馮齊整、元慧、帥國真、張果老為首的部分道士,對這種情況熟視無睹,反而一再強調所謂的做好自己,楊崇能獲得樓觀道的支援,起因就在此。但是孟獅真人、徐明、陸壓等人則主張在朝堂上尋找信徒,擴大影響,以達到最後影響隋煬帝楊廣的目的;岐暉本人則考慮得更遠,和揚州的虯髯客、華山的焦曠真人、恆山的蘇遊一直在研究天下的走向,考慮種種可能的變化。

唐國公李淵是因為淬天閣而進入岐暉和樓觀道視線的,當時馮齊整、元慧已經決定幫助楊崇,師兄帥國真也不贊成和淬天閣往來,岐暉只好讓孟獅真人、陸壓負責與淬天閣聯絡。沒想到陸壓真的象師叔史道樂說的那樣,做事不考慮後果,竟然和史世良設計出對付楊崇的一個局,雖然有風險,但確實高明。

廣成子知道,岐暉一直擔心掀起一個無法控制的風波,造成樓觀道的徹底分裂,沒想到楊崇竟然在無聲處聽到驚雷,並且一舉猜出幕後的人物;這可不是運氣,這是真正的實力,說明楊崇在朝野傳說的大局觀是真的,可以一舉扭轉乾坤。廣成子謹慎地問道:“掌教準備去見楊崇?”

“當然,楊崇能猜出這麼多事情,我也很好奇。”岐暉愜意地說道:“明天楊崇要見淬天閣的人,無論什麼結果,對我們都有利。淬天閣如果能和楊崇把手言歡,楊崇就根本不會與我們計較;如果淬天閣惹怒了楊崇,我們更是奇貨可居。何況有姜菲那個丫頭在,豈會真的不念元慧的恩情,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擔心,五天後,你、我、元慧一起下山去無竹觀,讓馮師弟留在山上。”

廣成子縱然對俗事不在意,依舊是個聰明的人,聞言立知岐暉的打算,就是要在長安造成楊崇和樓觀道交好的樣子,把楊崇逼上樓觀道的船;不讓馮齊整參與,自然是怕馮齊整念及和楊崇的師兄弟之情,節外生枝。廣成子其實從心中不贊成這樣,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勸說,正在為難,門口有弟子高呼“謝師叔到。”

謝弘滿面笑容地走了進來,見到兩人施禮道:“見過掌教師兄,見過廣成子師兄。”

謝弘是謝安的後人,江南謝家的重要人物,曾做過大隋陳州太守,舉止間很有先祖謝安遺風,神態沉著,風度條暢,隱隱然有超塵脫俗的氣概。岐暉笑道:“謝師弟若是有空,就和我們一起下山,見一見楊崇,正好借你的眼光做個判斷。”

岐暉七竅玲瓏,不用謝弘開口便知道他的來意,謝弘點頭道:“就憑傳說,就可以看出此子有敬鬼神泣天地的手段,是個人物。師兄和他見面應該有個籌劃,是從江湖走,還是按朝堂的規則。”

謝弘做過高官,清楚朝堂和江湖是完全兩碼事,江湖義氣當先,最重的就是名聲;朝堂上的遊戲猶如青樓女子接客,表面上是歡顏相待,情深意切,實際心裡怎麼想的根本無從猜測,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用在部分官員身上是絕對適合。岐暉的目的就是利用楊崇,不在乎楊崇是什麼樣的人,謝弘提醒的意思就是要對症下藥。

岐暉連連頷首道:“師弟所言極是,我一時倒沒想到這上面去。從楊崇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似乎對做官不大在意,反而對賺錢比較有興趣;他能猜到李淵和我們,讓我很是意外,按照你的經驗,楊崇是不是和李淵一樣,暗地裡有安排。”

謝弘微笑著說:“小弟和師兄看法不同,楊崇寒門出身,是無法走唐國公那條路的,從張師兄和姜菲等人傳回來的資訊看,楊崇有志於墨家重振,他淡薄朝堂是因為知道只要一天不能把墨學與儒學並列,他在朝堂上就是異數;掙錢就是為了墨家機關術和以後招人做準備。這對我們樓臺來說,不是壞事,墨家自秦漢以來,幾近滅絕,大部分信徒都託身道門,楊崇宣揚墨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道家中墨門的思想提煉出來。”

岐暉讚許地說:“師弟不愧是名門之後,一眼就看到要害,我們就與他論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