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給劉仁軌點了一個贊,能抵住這般誘惑的人並不多,於是點點頭說:“那我們就開始報名,不願意加入互助社的同道,吃完飯就可以自由活動了,勞煩諸位到長安一趟,墨莊過意不去,給你們準備了回去的禮物和來回的路費,一年以後墨莊還會舉行這樣的聚會,歡迎你們到時候再來。”
上官儀立即醒悟過來問:“報名的人是不是需要培訓?”
“那當然。”李淳風肯定地說:“報名的人將在牧場培訓一個月,除了要懂互助社的流程以外,還需要會騎馬,知曉最起碼的農活,看懂銀行的報表,熟悉戶部的相關檔案。銀行與戶部會給你們進行培訓,合格的人才會派出去。”
大隋馬貴,今天來的多是寒門弟子,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學會騎馬的,上官儀和劉仁軌不約而同地點頭,難怪楊崇能做到這個地步,看上去很張狂,實際上每個操作都很謹慎。兩人帶頭報了名,號稱墨家信徒的只有一半十七個人報了名,反倒是那幫讀書人,包括權玄初,都堅持報名參加。
不過在吃完飯,臨走前看到墨莊給每個人都準備的禮品除了銅錢和餅乾,還有一匹馬加上十本書,大部分人都赫然地留了下來,最後只有五個人拿了禮物,離開牧場。李淳風將五十五個人分成十八組,按照三個人負責一處互助社開始培訓,為了娛樂,牧場還給這批學員提供了射箭、蹴鞠等活動場所。
其實除了昆明池牧場,酒泉、金城、天水、北海、安陽五處的屯田軍中也在培訓一些識字的老兵,準備去各處開闢互助社的人選。華亭、杭州、安陽、酒泉、巴西、雕陰、離石、弘農、南陽、扶風等十個試點郡,只有華亭、安陽、酒泉、弘農四個郡不需要專門派人,其他的郡銀行都準備繼續加派人手。
這次讓所有人驚奇的是,趙墨等三家所謂的鉅子都沒有來,魯明星接到楊崇的一封信,就帶著人直接去了華亭,接受馬周的領導,參加了下一輪的水軍。楚地的幾個墨家在李靖派人勸解後,取消了鉅子的稱號,畢竟與越王爭輝,帶點找死的節奏在裡面。
只有李安節依舊在安平當地逍遙,李氏的威力還在,當地官府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楊崇遠在長安,又不會為這點小事拉下臉,所以從郡守到縣令沒人當真。可是李安節府邸外的大街上這天來了一群人,說是長安來的墨家信徒,為首的是一個叫呂岩的年輕人,包了一間客棧,開始招收學生。
李安節很生氣,這是上門生事的做法,可是聞訊而來的李安期攔住了他,呂岩是張果老的弟子,墨焯書院培養出來的三大高手之一,如果李安節跑去比較什麼墨家的技巧,那絕對是灰頭土面地回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利用安平的地方勢力,讓呂岩離開;畢竟博陵崔氏也在安平,可以在其中做文章。
可是讓李家兄弟始料不及的是,崔氏這次選擇了中立,反過來勸李安期,這是墨家的事情,以儒家立命的家族都不適合涉及。趙郡李氏族中的老人得知訊息,特地派了一個是李百藥叔叔輩的人物來見李安期,就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準備擁立誰做皇帝,與楊崇一決生死?”
李安節和李安期都是一愣,李安期心有不甘地說:“我就是不服,一個個草莽出身的寒門,和阿諛奉承計程車族都可以做官,為什麼我們李家會落得如此下場?”
老人鬚髮皆白,睿智地笑道:“一時得失,何須掛在心上。你和你父親李百藥是心懷理想,非要證明李唐是天命所歸,並且不顧掩飾;而其他家,是兩面下注,為了生存而謀劃,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不同。但是楊崇沒有偏見,趙郡李氏還有許多人需要生存,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安節如果想做官,我們會和崔家商量,給你謀個出路,如果是真心喜歡墨學,就去拜訪呂岩,現在是個轉機。”
老人就是有老人的底氣,把呂岩的來意看得清清楚,李安節終究是儒家的弟子,拋不開心底的那一絲信念,最後還是宣佈放棄墨學。呂岩在安平建立起互助社便離開了,崔家負責的錢莊才是安平互助社的依靠;事情瞭解,呂岩和崔家都給楊崇寫了一封信,李安節不久被任命為泗水步兵校尉,一個李百藥曾經擔任過的職務。
楊崇依舊每天照常辦公,接見各方人士,現在一天要忙的事太多,隨著對安州、營州、統萬城的勝利,民間要求收復豐州等地的呼聲越來越大,上書的人已經不止儒生,很多士族都開始奔走;就是姜菲和元襲人的社交圈子裡,很多女眷也在議論著國家大事,似乎不說上幾句,顯示不出愛國的熱情。
另一方面,由於華亭、餘杭、青海、營州的樣版作用,江南、西北、遼東都有胡族部落在主動要求歸附大隋,大部分都同意部落解散,由官府安置;戶部粗粗統計,要是同意的話,第一批的人口就多達三十萬,這嚇壞了許多人。
三國時,就因為胡族遷移涼州關中等地,最後日漸坐大,造成慘痛無比的五胡亂華,所以就算鮮卑族的權貴和漢族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對待這種歸附要謹慎。兵部和尚書省建議的僑設郡縣的做法被楊崇拒絕了,楊崇的思路很明確,一定要就地解決,只能是少數的貴族和工匠內遷,有助於歸附地區的穩定。
政事堂討論到最後,覺得還是可以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制度,象吐谷渾、契丹一樣,有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試的第一刀就是契丹,在潢水北岸設臨潢都督府,作為契丹人自治的地區,任命大賀摩會為大都督,下設臨、潢、松、漠、慶五州;榨場鑌城是契丹人的地盤,但是是共管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