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那邊的反應相當迅猛,崔家和水軍同時介入,在端掉聯絡點的同時,先後抓獲了十五名同謀,包括在水軍中偷取天雷的六個人,兩名被收買的霹靂營軍官和四位周家、顧家的私兵。水軍副總管周紹基問清楚自家的三人是周法明遺孀的安排,寫信回家捉拿人,自己和顧家在水軍中的負責人顧朗前往范陽宮范陽宮請罪。
一時間河北風聲鶴唳,就連強盜都乖乖地呆在山中,或是銷聲匿跡,免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被官府認為是哪家士族的馬前卒嗎,召來大軍清剿。楊崇沒有見周紹基和顧朗,徐世績代為接待,徐世績好言安慰兩人:“越王對此沒什麼憤怒,只是擔心三夫人的病情,不能處理政事,好在少林寺監寺留山大師到了,少林的小還丹還是有些效果的。你們先在驛館住下,在涿郡玩上幾天。”
周紹基兩人哪有心思玩,這件事看起來是李世民的手下姚思廉所為,實際上有李安期在裡面,很可能是朝堂上的一次動作,李世民的人不過是負責調些執行的人手罷了。可是連楚王杜伏威都被左屯衛的人馬包圍,周紹基兩人也沒有話可說,回到驛館,便讓下面的人安排酒菜。
喝到半夜,韋挺從范陽宮趕來相請,說越王接見,周紹基和顧朗急忙放下酒杯,跟在韋挺後面急急忙忙來到范陽宮,發現杜伏威、崔寶山、盧彥卿、徐世績、崔民壽都在,楊崇氣色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壞,情緒相當平靜。崔民壽向大家講解地圖:“滄州一帶多陂塘,引水溉田,省功易就,三五年間,朝廷百姓都將獲利。”
在滄州種水稻?眾人都是大吃一驚,這種想法太出格了,可是楊崇心中有底氣,滄州就是能種水稻的地方,示意崔民壽繼續說下去:“考慮到滄州的人不熟悉水稻的種植,決定以崔寶山為渤海屯田都督、顧朗為屯田校尉,徵調軍隊和胡族移民一萬八千人參與屯田。”
盧彥卿盤算不出其中好壞,就問了一個地點的問題,崔民壽指著地圖上標出的圈說:“涿郡莫縣、安次、方城,一直到滄州,涉及到河間郡、渤海郡和平原郡,估計可以建造六百里的河堰,在河堰灌溉渠道上設定斗門,引澱水進入斗渠的水量灌溉莊稼。河北霜早地氣遲,和江東的氣候不一樣,要摸清楚季節,只種早稻一季,估計是八九月成熟。”
八九月成熟,就是要根據水稻的生長季節倒推;盧彥卿明白了,這個方案肯定是早就有了,只不過是今天拿出來的有些蹊蹺,一抬頭,就見崔寶山頷首說:“越王放心,這個方案若成,造福百姓,下官一定盡心盡力。顧大人,如何種植,還望你從江南多調些行家和好種子過來。”
顧朗沒想到這次風波就這樣過去了,立刻施禮說:“大人放心,下官絕不誤事。”
負責做事的人表了態,其他人就該說些鼓勵的話了,誰想楊崇站起來,走到地圖邊說:“這次你們首先要疏浚無棣河,利用內河的航運,把角飛城建成大本營,先設鎮安置家眷,以後升級為縣。鹽鐵司的倉庫也將建在角飛城,水路以內河航運為要津,西至章武縣,再經高城縣到達長蘆,連線漳、衡二水。陸路由經滄州而從河間郡各地轉運西行。”
杜伏威、盧彥卿等人這時候才看清楚楊崇的真實目的,就是利用這片水域建成一個河北的官府基地,滿足軍糧、海鹽的需求。縱然滄州沿海的鹽場和河北的良田大部分是崔家等士族所有,但是楊崇不在乎,楊崇要的就是食鹽與鹽稅,利用這一片在冀幽之間的空白地帶,灌溉出良田,建造一片新的居住點,安置從北方回來的胡漢移民。
這是是青海三郡和餘杭郡的又一個翻版,簡單可行,估計崔寶山的屯田司以後肯定是單獨的一個郡,並且可能是在河北富得流油的一個郡。徐世績是很贊成這個方案的,笑著說:“越王這個方案絕對可行,以後涿郡到滄州,每過幾十里就是一個縣,那就恢復了漢代的盛況。不過越王,渤海屯田司光有這點不夠。”
楊崇擺擺手說:“徐世績,你也是經商出身,這點事我就不參合了,你和民壽他們商議好,報楚王批准。留山大師的藥還是有作用的,我先去看看崔瑤的藥效,等會過來。”
楊崇走得突兀,大部分人沒有反應過來,崔寶山緩緩說道:“三夫人已經醒了,按照張果老和留山大師的看法,不出七日便可痊癒,但是留山大師提出了想在河北建一座官寺,越王決定就建在角飛城南柳河邊,另外越王私人送五百畝良田給這座寺廟,讓他們在胡族移民中宣傳佛教。”
楊崇許諾在先,留山大師提的其實是最簡單的一個要求,徐世績率先表態:“這沒問題,你選中地點後,官府寺廟的地。”
韋挺遞過一份文書說:“原本我們的規劃就有在那裡建寺的打算,這是地契,不過是這次便宜少林罷了。另外少林寺對十二棍僧的事給了迴音,越王已經通知天棄放棄對這件事的調查。”
渤海屯田一開始,突地稽等胡族將領就找著種種理由跑來涿郡,見不到楊崇,見到徐世績和崔民壽也行,只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內遷,讓族人參加屯田軍。結果一個個被徐世績訓了回去,徐世績直接了當地告訴這些人,在越王的規劃下,以後的營州、安州不會比河北差,至於哪些部落參加屯田軍,他心中自有數。
最後決定,象敖巴烈的鷂子營、荊北海的建德營這些四處調動的軍隊軍屬先遷入河北,還有就是徵調來的屯田軍家屬,分三年遷入。崔寶山這才放了心,加上六百里地帶的七八千村民,屯田司好歹能有四萬人,幹活、建城、種莊稼都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