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的設想等於把產鹽控制在官府的手裡,顧家他們只是銷售,至於鹽田的產量和利潤變成了官府賬冊上的一個數字,達到最後民制、官收、民運、民銷的結構;楊崇的方案本質上依舊是鹽鐵專營,民間的每一個活動,官府都能控制、監督,只不過是讓出一部分利潤給民間。
“可是遇到對手打壓怎麼辦?”張歸東是個生意人,不想弄虛的,哪怕面對的是大隋第一權臣。鹽鐵專營自漢代以來就是朝廷斂財的手段,使得國庫充盈的同時,打擊地方豪強,抓住經濟命脈,加強中央集權;但是主管官吏往往會廢公法、謀私利,強徵農民,增加鹽商負擔。
楊崇點頭說:“轉運司和銀行將給你們劃分割槽域,規定每個郡一年的銷售額是多少,然後把鹽契的數字發到郡裡;如果有戰事,轉運司另外補發鹽契。每年保持一成的餘量,要是會稽郡產出的鹽銷不掉,多出部分就賣給我;至於官府方面,鹽戶和鹽工的數目不會允許變更,我會派御史臺來監督鹽鐵司。”
顧曦和張歸東立馬就懂了,楊崇要的就是鹽契裡面的稅,鹽鐵司有生產數字,各郡有銷售的鹽契,鹽鐵司的官吏和鹽商們要是耍手段,就是自作孽不可活。顧曦立即說道:“一百萬貫在一個月中送到華亭,我們把不願意出籍的鹽工將全部調走,還望王爺如期安排鹽鐵司的人接手。”
楊崇叫過郅懷道,向兩人介紹說:“這位就是江南道鹽鐵司通判,華亭、會稽的海鹽,金陵的鐵廠都由他負責。懷道,你和兩位家主商量好協議,所有士族簽完字,在轉運司和會稽郡備案,就開始在杭州、會稽等郡山越中招募鹽工;一百萬貫先打入吳郡的江南銀行,以後怎麼用,我會另外安排人和楊屈說的。”
郅懷道大喜過望,這三處可是江南的搖錢樹,楊崇能交到自己手中,那是絕對的信任,立即應聲答應;顧曦和張歸東曉得木已成舟,起身告辭回去準備。就在顧張起身的時候,闞稜和汪華匆匆地和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三人手裡都拿著一卷紙;顧曦和張歸東都是沉**海多年的文人,一眼就看出紙張白的不同尋常,頓時停住腳步。
年輕人見到楊崇,跪倒施禮:“謝能羽拜見家主。”
楊崇笑著讓他起來說:“能羽,看樣子紙張出來了,不知道汪大將軍和闞郡守是否滿意?”
“滿意。”汪華上前一步說:“越王獨具匠心,謝公子能力超群,下官心服口服。”
楊崇點頭說:“那就這樣,在宣城郡開一家軍管的造紙坊,江南轉運司四成、當地的百姓和駐軍各三成股份,這種紙張就叫宣紙,最好的紙張作為長安的貢品,利潤一年一分。我出配方,汪家負責生產經營,闞稜你們軍方不用管事,投了錢,只管看賬本拿錢就行;能羽,把宣紙給兩位家主看看。”
顧曦接過來仔細觀看,宣紙質地綿韌、光潔如玉、紋理純淨、搓折無損;裁下一片試墨,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濃而不渾,淡而不灰。顧曦眼界博大,自然明白宣紙只是如同龍井一樣,是楊崇為宣城郡準備的一塊招牌,利用貢品打出宣城造紙的名氣;只要汪華他們不是呆子,就能自己另外開形形色色的造紙坊掙錢。
顧曦倒吸了一口涼氣,甚至有些驚悚,金陵的鐵廠、華亭的鹽場、杭州的茶葉、宣城的造紙,這些都應該是楊崇早就設計好的一切,恐怕在沈法興還在吳郡的時候就做了籌劃;每一個都是量身定做,可以為官府帶來足夠的財政收入,加上原來就富饒的吳郡、丹陽、會稽,江南七郡只要人口不斷湧入,很快就能變成另一個江淮。
汪華怎麼會是呆子,已經躬身謝楊崇給宣城的百姓一條賺錢的路子,元無竭和寇九珙聞訊而來,聽了全部情況,笑得嘴都合不攏;楊崇卻起身和越王府的官員全部走了,把大帳留給了眾人。場面一下子詭異起來,寇九珙笑道:“沒什麼,越王感覺我們應該談一下銀行股東的事情,十二名股東,不知道幾位願不願意加入。”
當然願意,在場的沒有不願意的,為了銀行的落腳點和股東身份,揚州到江左早已是折騰了幾個月,就等著最後的音信,顧曦和張歸東雖然是江左士族領袖,但是絕不會每件事都堅持與江左豪門同進同退,既然爭取不到希望的結果,只有保住兩家最大的利益,能成為銀行的股東,本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汪華不驚不詐,作為一方豪強,朝堂的大將軍,汪華對自己進入銀行一直是深信不疑,楊崇連宣紙都送給自己,還會吝嗇一個股東嗎?唯獨闞稜,有些猶豫,最後還是答應了。寇九珙感覺有些奇怪,不過想到闞稜特殊的身份,寇九珙只不過以為是杜伏威另外打了招呼,闞稜有些顧忌罷了。
楊崇已經確定了杜伏威、輔公祐、王雄誕、李孝恭、周紹基、虞綽、陸柬之、張鎮周,加上顧曦、張歸東、汪華、闞稜共十二人。寇九珙拱拱手說:“各位放心,楚王等人的入股錢共四十萬貫已經全部送到陸家暫存,越王已經把華亭郡鹽場和會稽郡的兩百萬貫存了進來,這可是從未有過的盛況。”
陸家是三國陸遜的後代,家族中出過名將,也出過名滿天下的文人,家主陸柬之不僅是江南的文壇領袖,還是虞世南的外甥。眾人大笑起來,原先的種種擔心化作空氣而去,楊崇興建水師,說是海上運輸,但是與高句麗的戰爭隨時都會出現,說不擔心楊崇要為戰爭斂財那是假的。實際上,江左士族和汪華等人都做好了被楊崇宰一刀的準備,沒想到楊崇真的是送錢來的,轉眼間江南的局勢就將改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