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正說著話,段志玄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稟告說庫部郎中武士彠求見,李淵立即有請;武士彠是來送青鹽和汾酒的,作為鹽商,武士讓現在進出河東很方便,每次都買些好東西,武士彠就找個理由和李淵聯絡聯絡感情。
看見裴寂在座,武士彠會心地一笑,走到裴寂對面的座位坐下,都是李淵的玩伴,平日裡走得也很近;裴寂開著玩笑問道:“士彠,河東那邊又有什麼訊息?”
武士彠神秘地笑笑說:“還真有一件稀罕事,楊崇窮兵黷武,開始在涼州、夏州、石州、雍州招募女兵和三十五歲以上的雜胡入伍,加入屯田軍。”
李淵和裴寂臉色立變,裴寂拍案道:“楊崇這是要開戰了。”
武士彠一愣,問道:“招募這些人開戰?”
李淵沉聲說道:“士彠你不清楚,楊崇在夏州等地曾經先後招募五萬雜胡屯田,專門種糧食、種棉花、修城堡、放牧。雜胡其實都是潛在的戰士,缺少的是認同感和紀律,楊崇讓雜胡屯田,是一種變相的訓練。現在安排女人和上不了戰場的老兵代替,很明顯,是要把這些雜胡調出來編練成軍。”
楊崇控制著青海、高昌、隴右等馬場,鋼鐵的產量已經一年四百萬斤,加上從唐軍、薛舉手中獲得的大量兵器盔甲,裝備軍隊的能力還是有的;不,應該是五萬騎兵,雜胡幾乎都是自備戰馬,楊崇只需要提供盔甲。武士彠有點明白李淵兩人的神情變化,諸葛全就靠著五萬人拿下扶風,逼近咸陽,再增加五萬騎兵,竇軌是絕對抵擋不住。
李淵讓太監喊來段志玄,說了情況問道:“志玄,計將何出?”
段志玄虎背熊腰,器宇軒昂,不過天生的無賴性子,即使面對李淵,也是嬉笑如常;段志玄謅笑說:“皇上,楊崇施展的是明謀,就是欺我們怕造成不良影響會死守長安。按照我的看法,楊崇的目標在太原,五萬騎兵橫掃而過,便會把秦王的代遼兩州吞掉,然後掉頭出河北,南下與屈突通、宋金剛進攻衛州的大軍呼應,在河北的西部、河南的北部佔據一塊地盤。”
李淵取消帝號只是對外,段志玄等人依舊稱李淵為皇上。李淵虎目圓睜,思考半天,嘆道:“志玄所說不錯,應該就是如此,一旦在黃河以北聚集起十萬大軍,便可以與竇建德、王世充聯手,擊敗徐世績。這是長安之戰的翻版,徐世績縱然一時名將,但是地廣兵少,面對三面騎兵為主的敵軍,敗亡只是遲早的事情;好在我們還有時間應變。”
朝中重臣和軍中將領被迅速請來,包括八部總管李長卿、且洛生、梁禮、劉德裕、竇衍、李叔良、許洛仁、楊文幹,還有太子府留守的王長諧、雷永吉,秦王府留守的長孫順德、張長貴等將領,就是李神通都抱病而來。
納言竇抗聽完情況後問道:“我們是能集中兵力,將諸葛全、李靖一一擊破?”
王長諧搖頭說:“不可能,諸葛全、李靖手下各有兩三萬騎兵,一旦戰勢不妙大不了殺開一條血路逃走,損失不會太大,若是有城池堅守,仗著弓弩,或許雙方的傷亡能達到三比一。”
竇抗不吭聲了,這種損失是長安承受不起的,只要再損失五萬軍隊,長安就會崩潰,城裡的門閥權貴就會想著辦法請李淵離開。長孫順德建議說:“不如從鄠縣等地再徵三萬軍隊,另外讓南陽那裡送兩萬軍隊過來。”
李神通否決說:“鄭氏不會同意,朱粲的投降是一時的手段,一旦少了兩萬軍隊,朱粲翻臉,鄭元壽連制衡的能力都沒有。可以先招三萬軍隊訓練,戰事激烈的時候,有人總比沒人強;另外需要在南方確定一處陪都,滎陽或者南陽,免得到時候措手不及。”
形勢危急到這種地步了?李淵旋即明白了李神通的意思,贊同說:“未雨綢繆,暫時就定滎陽,竇抗,你和鄭元壽負責此事,第一步先把三省六部官員的家眷在滎陽安置好,讓官員們沒有後顧之憂。神通傷勢一好,就和李綱前往滎陽,分別擔任留守和長史,兵部再考慮派一支軍隊前去保衛行宮。”
所有人都明白了,這哪是安置家眷,這是扣押人質;一旦長安兵敗,這些官員如果投敵,家眷就會吃盡苦頭,甚至人頭落地。李綱出面阻止說:“皇上,此事不可操之過急,一旦被敵人利用,沒有事也會生出事來,對皇上的聲譽有影響。”
李淵只能感慨李綱不食人間煙火,這年頭誰能相信,連裴寂、竇琮、武士彠都能去和楊崇做買賣,其他的人還不知道背地裡在搞什麼鬼。長安城裡,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和楊崇暗通款曲,就等著出賣李家的那一天。自從司馬氏篡魏,王與馬共天下,帝王在士族的眼裡就不值一錢,門閥大族想的往往是,沒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計程車族。
無論楊堅、楊廣父子如何強悍,依舊消除不了門閥的影響,往往一家未倒,另一家又起;李淵不認為在目前這種形勢下,自己能比楊堅、楊廣做得更好,只能現實一點。至於聲譽,史書是勝利者編的,成王敗寇,如果失敗了,還要聲譽幹什麼,勝利的一方不潑髒水已經是萬幸。
裴寂板著臉說:“李大人多慮了,隨著扶風兩郡丟失,長安已經是最前線,稍微有個風吹草動,就會戰火重燃;皇上正是為了跟隨他的人安全,才決定提前轉移家眷,萬一到時候戰事激烈,誤傷等種種事情都會發生。楊崇已經開始徵兵,現在的情況是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轉移。”
裴寂沒白坐尚書右僕射的位置,關鍵的時候力挺李淵,時機火候恰到好處;群臣再無異議,各自下去安排。可是轉移大臣家眷絕非小事,很多首鼠兩端的大臣明著不敢反抗,暗地裡還是有小動作的,長安頓時陷入風言風語中,河西軍的細作看到第一批上百輛馬車離開安化門,立即飛報河東。
楊崇和王績等人商議後,決定派人在洛陽散佈訊息,李淵自己都準備撤離長安,王世充還會和他聯盟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