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破綻的理由,但是偏偏不能因此下定論,毋端兒就是楊崇的人;剛剛出任代王府錄事參軍事的李靖說道:“現在追究這個毫無意義,關鍵是毋端兒的那幾萬人。表面上,兩次大戰,唐國公給了毋端兒巨大的殺傷,但是從毋端兒的角度看,除去柴保昌的人,他手下的兩萬多人現在都是經過逃生和血戰的老兵,盔甲也增加到七八千套,戰鬥力只升不降。”
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是張瑾很欣賞李靖,相信能向代王楊侑推薦李靖的楊崇其實沒有象衛玄猜測的那樣著急造反,只是被逼得不斷自保。張瑾試探著提議道:“既然楊崇和毋端兒有舊,不如讓楊崇派人去找毋端兒,勸說這幾萬人去張掖,歸還李淵五千套盔甲武器。”
衛玄斷然否決道:“不行,楊崇若是暗中指使毋端兒,要的就是這個機會。勝敗乃兵家常事,現在劉苗王會和毋端兒死磕,命令李淵繼續追殺。”
韋節提供了一則訊息:“六日前,劉苗王手下兩千人護送的一支商隊,在從離石到五原的路上被襲擊,一行兩千三百多人全部被殺,運送的七十車糧食、茶葉、瓷器、布匹全部被劫。突厥方面的報告,劫匪是大隊騎兵,退往賀蘭山方向,據說沿途還有幾支商隊,劫匪秋毫未犯,在一個集市上買驢車和騾車的時候,劫匪都是按價付錢。突厥估計,對劉苗王商隊的屠殺應該是尋仇或警告。”
骨儀問道:“沿途郡縣的官軍幹什麼吃的,就這樣讓劫匪回到賀蘭山?”
七十車貨,再買驢車和騾車,肯定是兩千多人的兵器之類的戰利品,如此浩浩蕩蕩,沿途的隋軍豈能看不見。韋節沒接話,望望陰世師;陰世師咳嗽一聲說:“衛公,這是郭榮和你商量的計劃,他集中了五千精兵在賀蘭山附近,就等宗羅睺的大隊人馬離開,襲擊駁馬寨;然後在山中靜等宗羅睺回來伏擊。”
韋節笑道:“大將軍,已經過去這麼多天,最起碼襲擊山寨的捷報應該傳來了吧?”
說話間,元無竭走了進來,面色陰鬱地說:“北地郡戰報,攻入賀蘭山的五千人消失了,五天來先後派了三批人進山尋找,沒有發現蹤跡。但是從一個獵人嘴裡得知,駁馬寨發生過激戰,獵人還說,駁馬寨有上萬的人。”
“上萬的人。”陰世師幾乎要跳起來:“北地郡的探子是怎麼偵查的,不是說只有三千人嗎?”
元無竭無奈地遞過公文說:“駁馬寨平時只駐紮三千人,但是駁馬寨擋在了路口,其實離駁馬寨往西北六十里處有個面積不大的草甸,那裡還有一個山寨,駐紮著幾千人,還有從東面跑去的流民。應該是宗羅睺出去的時候,草甸就會派人過來接手駁馬寨的防守。”
最後商議沒有結果,還是等郭榮、李淵的詳細報告來了再做決定;眾人散了,衛玄心力憔悴,向代王楊侑告辭後,出了宮門,上了馬車回去。馬車一路威嚴,行人紛紛避開道路,衛玄靠在坐墊上,凝聽著馬蹄的滴答聲,忽然一陣兒歌傳來:“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
衛玄身體猛地一震,童音稚嫩清晰,聲聲入耳。這首早在文帝時就相傳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言,再次在童聲中復活。天下將亡,就會有種種民謠出來,象一陣風起來,颳得漫天塵沙,讓人心驚膽跳;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開始議論紛紛,最後就連青樓裡都流傳出類似的歌詞。
此為“李氏當為天子”之兆,涿郡的行宮一片肅殺,安伽陀勸楊廣殺盡天下姓李的人,楊廣雖然沒有采納,但對於姓李的人,已是疑神疑鬼。從前線回來彙報戰事的宇文述給楊廣提供了一個殺雞儆猴的人選:“左武衛大將軍李渾近年來情趣大異,經常與李敏、善衡等日夜商議,或終夕不寐。李渾是朝廷重臣,家代隆盛,掌管禁兵,願陛下察之。”
若是別人說李渾,楊廣還要考慮一下;但宇文述是李渾的大舅子,當年申國公李穆死的時候,全靠宇文述幫忙,李渾才能在眾兄弟中脫穎而出,以最小的兒子身份繼承了李穆的爵位。楊廣不知道的是,為了立嗣,李渾曾許諾把一半的俸祿送給宇文述,事成後只送了兩年,因此讓宇文述懷恨在心。
李渾、李敏和齊王楊暕正隨軍北來,駐紮在懷遠鎮,楊廣沉吟半晌說:“所言極是,但是要找個理由。”
找個理由還不簡單,宇文述第二天臨行前就安排武賁郎將裴仁基上書告李渾等人造反,涿郡、洛陽、長安立刻開始抓人,楊廣命令左丞元文都在洛陽、御史大夫裴蘊在涿郡共同審理此案。兩人問了一個月,始終拿不到證詞,楊廣更加憤怒,一牽扯到五姓七望中人,自己的話就是沒人聽,皇帝的尊嚴何在。
一直拖到七月,來護兒兵逼平壤,高句麗王高元害怕,遣使上表請降,囚禁並主動送回斛斯政做禮物。隋軍其實也困難,國內大亂,所徵之兵一半未能到達,楊廣和中樞趁機宣佈,考慮到高句麗歸降,結束東征,詔令來護兒等各路大軍返回。宇文述在懷遠鎮見駕的時候,楊廣便決定將李渾的案子交給宇文述。
宇文述成竹在胸,到獄中找到將作大匠李敏的妻子宇文娥英說:“夫人是聖天子的外甥女,何患將來沒有好男人!李敏、李渾,名當妖讖,朝廷是一定要殺的,任何人都救不了,夫人當力求自保,如果能出首李敏,就可以沒事了。”
宇文娥英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小女子,哪懂得這些心機,再加上幾個月的囚禁,著實有些害怕,就向宇文述討主意,宇文述就一字一字地教,讓宇文娥英寫下來,密封上奏。奏章說李渾曾和李敏商議,說李敏小名李洪,正應圖籙,當為天子;兩人認為楊廣好兵,天亡隋朝,準備安排李家子弟分領兵馬,伺機襲取御營,顛覆大隋。
楊廣看了奏章,一顆心落進肚子,擠出幾滴眼淚對宇文述說:“大隋江山幾度將傾,全仗親家公出力而獲保全。”於是楊廣下旨,誅李渾、李敏等宗族三十二人,無論老少,全部遷徙嶺南,宇文娥英賜毒酒而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