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齡人中,他非常聰慧,可以說是妖孽。
在河內的時候,司馬懿即使在成熟,在沉穩,他也是一個少年,在自認已經將所有知識全學了之後,他心中多少有些自滿、自得,看不上其他少年。
在河內,司馬懿根本沒有幾個朋友。
其他同齡少年,司馬懿很難和他們有共同語言,雙方不在一個層次。
就算有交集,司馬懿也只是禮節上的交流。
在他的心底,是看不上那些人的。
但是來到幽州,進入幽州學府之後,司馬懿才知道,當初的他,實在是坐井觀天了。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知識,是他所不知道的。
他知道的也就是前人已經書寫下來的。
前人不知道的,他也還是不知道。
兩年前,他看到幽州民報,決心來幽州的時候,心中不無想要打幽州學府的臉。
他想親自確定一下。
但是來到幽州的兩年,他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
但是他心中的疑問沒有減少,反而越開越來多。
似乎永遠都解不完。
就是學院中的那些老師,很多都回答不了他的問題。
兩年時間,他知道了很多事情。
幽州學府雖然是貴族學院,在這裡學習的全都是豪門世家的子弟。
雖然也有一些商賈子弟,但是他們在這沒有地位,只是那些世家子弟的跟班。
司馬懿瞭解到,這所幽州學府,只是有幽州明面上最好的學院。
它的名氣最大,學費最貴,名師最多,還有德高望重的大儒盧植。
但是這裡教授的知識,並不是最全的,也不是最深奧的。
在薊城城外,還有一座薊城學院,那裡收的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弟。
那裡的老師沒有一個是名揚四海的博士。
但是那裡的學生,一個個都不比幽州學府的差,反而很多人比幽州學府的那些世家子弟過更優秀。
除了這個薊城學院外,司馬懿還聽聞,在幽州某個地方,還有一所軍校。
那裡的學生,都是幽州這幾年戰死士兵的孩子,或者是立下大功的將士的後輩。
據說那裡的學生,才是幽州最優秀的少年。
在這個過程中,司馬懿心中的疑問越來越多,對趙徽也是越來越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