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丹知道的,並不比公孫瓚多。
不管是李家,還是吳家的人,鄒丹也都沒有和他們接觸過。
他只是在酒館的時候,遇到李家和吳家的子弟,從他們聊天之中,判斷出吳家李家對趙徽不滿。
不僅是李家吳家,還有更多的世家子弟,他們在酒館中多喝幾杯之後,一個個都在抱怨趙徽。
是趙徽讓他們的生活水平直線下降,他們現在的待遇比起以前可是差了好幾個等級。
原本很多人每個月不僅可以從家族中領到一份豐厚的例錢。
很多人還在官府中掛了閒職,還能再領一份錢。
這些錢足夠他們每個月逍遙自在的活著,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
但是現在官府中閒職被撤了,而家族的很多產業都受損,每個月能夠給予他們的例錢也是少了很多。
他們每個月到手的錢,比起以前縮水了一半還多。
習慣了大手大腳花錢的這些世家子,頓時就感覺日子過的緊巴巴的。
但實際上,他們每個月到手的錢,還是要比普通百姓每個月掙的更多。
他們現在覺得苦,不過是和他們以前的生活相比。
以前讓他們隨意的過著三妻四妾,丫鬟雲集的生活。
而現在他們還是可以每天大魚大肉,可以在酒館裡喝著千里香,在這裡高談闊論,訴說不平。
無非就是家中的丫鬟數量少一點,少納幾個妾,無法向以前那樣一擲千金。
這些可以每天在酒館中飲酒作樂的,自然也都是各自家族的嫡系。
那些旁支,每個月能拿到的錢,多的不過上千,少的也就幾百。
而且他們每天也是要為自己的家族做事,可沒時間來酒館。
鄒丹在酒館中聽到的這些,自然是可以作為世家子弟的代表。
可是不滿的也都只是世家子弟,可沒有哪個世家的家主,敢公開表示不滿。
這些世家子弟,他們可以代表他們的家族嗎?
鄒丹的話並不能讓公孫瓚做出決定。
離開幽州這麼多年,回來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不能讓公孫瓚全面瞭解幽州的情況。
即使當初有好幾個世家,是公孫瓚堅定的支持者。
可是這幾年過去,有的已經消失了,有的也已經沒落了。
公孫瓚在薊城的這一個月,沒有一個人來看望過他。
公孫瓚現在完全不知道,那些世家到底是怎麼想的。
他們願不願意站出來反抗趙徽?
如果是幾年前,公孫瓚還有信心說動幾個人。
但是現在連普通百姓都把他忘記了,公孫瓚又怎麼敢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這群只知道利益的世家身上。
公孫瓚都不敢和他們暗中接觸。
可是不接觸,又怎麼會知道那些世家到底是怎麼想的。
現在他能夠肯定是,世家中有很多人都不滿趙徽。
但是公孫瓚不知道他們敢不敢和自己一樣,站出反抗趙徽的統治。
“算了,暫時還是不要和他們聯絡。”公孫瓚還是求了一手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