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學堂中,三十多個小孩,正在揹著乘法口訣。
這些小孩小的六歲,大的十歲,全在一個班級中。
雖然全城只要符合這個年齡的小孩,都可以免費來上學,但是很多家庭,還是沒有讓自己的小孩來學堂。
即使上谷郡比其他地方要繁華,但是普通百姓家中,這些小孩每天也是要幫忙做一點輕鬆的事情。
能來的小孩,家庭情況都算是比較好的。
不僅是課堂上的小孩在學,被趙徽請來的幾個老師也都在學。
雖然在大漢在算學上,已經有九九歌謠,但是卻比不上乘法口訣來的精簡易學。
很多人大字不識幾個,而連算數也只能掰著手指一個一個數。
乘法口訣,加上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就算是七八歲的小孩,也能很容易學會。
“太守大人真的是太厲害了。”沒上課的幾個老師,坐在院子裡閒聊。
“是啊,學會這些,做個賬房先生絕對沒有問題。”
他們手裡也拿著書本,內容要比小孩正在學的要深奧一些。
不僅這是這些老師在學,太守府中的徐庶石韜,此刻也是抱著一本數學書在看。
他們手中的又比學堂老師的要更加深奧一點,已經出現了幾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
在洛陽的時候,兩人就被趙徽的獨到的見解所折服。
在大漢人的傳統映像中,算學很難。
可是趙徽現在出的這幾本書,將學習算數的難度,下降了好幾個層次,變得簡單容易理解。
那些透過雞鴨、雞蛋數量出的題目,也是讓人映像深刻。做過一遍,就能輕鬆記住。
雖然趙徽沒讀過幾年書,但是小學中學,學的許多知識,還是能記住一部分。
他也不需要全部照搬出來,只需要將自己的記得的,刊印成書就好。
不過初中化學,初中物理,趙徽現在還沒有整理出來,只是先將數學給歸納了一下。
記憶比較模糊,趙徽也需要時間慢慢來。
新一期的幽州民報,繼續刊登了上谷郡招兵的訊息。
同時也刊登了上谷郡學堂的資訊,讓家中有符合年齡的小孩,都把小孩送過來。
透過報紙的宣傳,城內又有一部分家長,將小孩送到學堂。
每天的課程都很少,最多不過半天的時間。
教育興國!
趙徽不奢望,這些小孩能出什麼安邦定國的大才。
只要他們能在這裡學上幾年,他們至少就會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可能會成為官府中的小吏,也能成為賬房先生,就算還是回去做農民,他們也不會輕易被別人欺騙。
東西賣便宜了,錢收少了還不知道。
大漢百姓勤勞。
可是很多人,除了日出而作之外,平時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
雨天就只能在家裡打打孩子,再去隔壁串個門聊聊天。
雖然報紙上也刊登了學堂的資訊,但是被送到學堂的學生數量,還是沒有達到趙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