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大漢,土地並不稀缺,即使很多土地被世家大族兼併了。
但是在上谷郡,來這裡的流民,完全不用擔心會分不到土地。
上谷郡外,有廣大而又肥沃的土地,等著他們去開墾。
以前,上谷郡經常受到鮮卑人的侵擾,所以城外的百姓比較少,他們開墾的田地也很難有保障。
每到秋收的時候,就會有無數的鮮卑人來此,搶奪田地中的糧食,讓這些百姓一年的付出,全部成了流水。
但現在,有趙徽的黑風軍在,加上還有公孫瓚帶著他新建立的白馬義從在草原縱橫,已經沒有鮮卑人敢來這裡搶奪糧食了。
來上谷郡的流民,僅僅只要等到秋收的時候,上交五成的產量外,其他事情完全不需要他們擔心,沒有其他的盤剝。
就算他們在其他地方耕作,上交的賦稅也不會比上谷郡少。
而新來的這半年,他們都可以從趙徽這裡借到糧食,保證他們可以度過前期開墾土地的這段時間。
趙徽更是向他們保證,如果遇到天災人禍,他們可以不用上交五成的糧食,總之可以保證他們能夠吃的飽飯。
趙徽給出的條件,相比其他州郡真的好太多了,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都在朝上谷郡靠攏。
其他郡的太守聽聞之後,也想學上谷郡,畢竟能夠安置流民,也是他們的一大政績,說不定就調到中原或者洛陽去了。
但是他們一來,他們下面的官吏可不會全都配合他們。
就算收攏了一批流民,但是發下去了糧食,馬上就被一些人可給剋扣了。
而他們也拿不出數量龐大的耕牛,流民只靠雙手和農具,每個人耕作的土地很是有限,如果都收取五成為賦稅的話,流民肯定都偏向來上谷郡。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郡守可都不敢保證,他們的田地上的作物,不會被鮮卑人搶走。
雖然他們有心想學上谷郡收攏流民,但是卻弄的一團糟,結果很多流民還是從他們那裡離開後,來到上谷郡。
上谷郡的人口在不斷增加,雖然這前半年,趙徽無法從他們這裡得到什麼,反而要投入大量的糧食和鐵器,以及用於播種的種子。
但是隻要秋天一到,趙徽就能獲得大量的物資,而這些將會遠遠超過他現在所投入的。
雖然這一切都是趙徽在後面主導的,但是卻所有人都以為上谷郡的一切,都是太守徐寬所做出來的功績。
幽州牧劉虞得知之後,還特意來上谷郡看了下,對徐寬很是一頓誇讚,接著更是上書給朝廷,將徐寬的所作所為全都向劉宏報了一遍。
劉宏的獎賞很快就來了,給徐寬賜了一個鄉侯,不過金銀賞賜就沒了,前些時候劉宏的幾座宮殿被燒燬,現在還在向朝中的大臣籌集錢糧,要新建幾座宮殿。
但即使如此,已經讓徐寬感覺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雖然上谷郡收攏流民的命令,都是他下達的。
但是實際上,徐寬根本沒有插手這些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向他彙報,然後他點頭同意,在文書上蓋上他的太守印綬。
徐寬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做,就平白得到了一個鄉侯。
對於下面的人,就越加的放手了,卻不知道,他自己已經被漸漸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