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樣,師兄弟們在下面辨了兩句,就無疾而終。
這時候,楊子銘道:“夫子在經中曾言:”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在這裡,提到了兩種修道修文的路徑。”
“一者是‘自誠明’,是以率性而修,天賦稟善,自然而然。”
“再者是‘自明誠’,修道而成德,重在後天的修持精進。”
“如是者,何為修道,何為修文,便是由教而成德。”
楊子銘喝了口水,道:“各位,適才說的這些,諸位可有不解之處。”
他其實是問坐在近前的文人,想不到,後面卻有人“噌”的蹦出來。
那人本站在大後排,這一躍,直接從後排躍到了臺上。
看這份收發自如的腳勁,至少也是一位武宗。
楊子銘都嚇了一跳,笑著問道:“這位兄臺,不知你有何不解之處?”
那人穿著靛藍的直裰,一張臉還算斯文秀氣,乍一看有點文質彬彬的。
可是,他又大敞著懷,露出半身結實的肌肉,顯得有些浪蕩。
他抱拳道:“我有一問。”
“武道、文道,妖魔鬼道,皆以道稱之。”
“我想問,這‘道’,究竟是什麼?”
楊子銘沉吟片刻,道:“‘道’者,字義為道路,也可引申為規律。”
“與天相應為天道,與人相應為人道。”
“由是觀之,文道應文,武道應武而已。”
那人點點頭,道:“果然有些意思。”
“那若是這麼說,無論是修文還是修武,都是小道而已,並非天地之大道了?”
楊子銘愣住。
這人說的有些繞口,但是隱隱又頗有深意,他竟然答不上來了。
他沉吟半晌,道:“我下面所說,是我個人所見。”
“我以為,天地之本根,在一個‘仁’”字,此亦是我文道之本。”
“我想,若秉持人心善性,無論所修為何,當為大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