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也是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齊豫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
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主要內容要有:賽龍舟、掛鐘馗像、迎鬼船、掛艾草、吃五毒餅、鹹蛋、粽子等。
雖然離端午節還有幾天,但節日的氣氛明顯濃了。
在集市上,已經有人開始賣粽子了。在一些玩耍的孩子身上,可看到佩戴香囊。在山林之中,可看到有人採百草。更可看到幾個村子舉辦龍舟的熱鬧景象。
但是今天,李玄意所經過的村子,卻與前面所看到的大相徑庭。
這讓他聯想到不久前八方城的事。
但轉念一想,這應該不可能。這個村子不大,最多不過十幾二十來戶人家,要是想練功,這裡根本不夠。
但看這家家閉門,戶戶禁足,必定是有什麼事發生。
李玄意不是那種喜歡惹事的人,也不像堂妹那樣整天把行俠仗義掛在嘴邊。但如果真遇到那種不平事,他定然會管上一管。
只是現在這種情況,他就是想出手,也不知該怎麼做。
忽然間,他想到以前在茶館聽說書的講過,一般的山賊,都喜歡到村子裡搶美人。而且他們喜歡裝得有禮,先下聘,再等到某個節日把人帶上山。
“不會這麼巧,就被我遇到了吧?”李玄意自嘲的說了句。
就在快要出村子的時候,李玄意終於看到一戶人家開著門。一位年約七旬的老婦人,正坐在門前包粽子。
李玄意上前幾步,來到老人面前,先施一禮,才開口說道:“老媽媽,在下是外鄉人,路經貴地,想討口水喝。”
老人抬起頭,用一雙渾濁的眼睛看了看李玄意,同時將手中的粽子包完,放到地上的簸箕裡,方才站起身來,說道:“這位少爺先等一會兒,我這就給你倒水去。”
說著,老人便起身回屋。
老人已經很老了,走起路來步子很小、很不穩,好像一陣風就能把她推到似的。
儘管如此,老人還是給他倒了碗水,並搬了個凳子讓李玄意坐。
在水送上的時候,老人有禮的一笑,說道:“鄉下地方,沒什麼好招待的,只有一碗苦茶,少爺你可不要嫌棄啊。”
老人身後的房子,斑駁的牆上,出現了不少裂痕。泛黃的窗紙,似乎風一吹,就會化為粉末。老人這一進一出,也沒看到有其他人。可見這個家,不僅家徒四壁,老人更是孤苦無依。
看著碗中只有一小把茶葉末,但這卻是她能拿出的最大熱情。
一個人活到這把年紀,按說對一切都應該很冷淡了,但她卻對一個外來的陌生人如此熱情,正是她內心的那一點淳樸。
老人笑的時候真的很單純,就如一個天真的孩子。但她臉上的褶皺卻似在告訴世人:我,曾經也是孩子;孩子,也終將是我。
這些皺紋就如流水一般,在時間的長河中流淌,一刻不停。當它停止了,便也成了一潭死水。
當喝完茶的李玄意剛坐下,那位老人又開口說話了:“這位少爺,不是老身想趕您走,只是如今不太平,加上您穿著這身好衣服,待在這裡不安全。”
順著老人的話,李玄意趕忙問道:“老媽媽,在下也學會一點武功,在一進村子的時候,我就看出這裡有問題,可否將事情告訴在下,說不定在下能解決呢。”
“沒用的。”老人長嘆一聲:“以前也有會武功的人自誇自耀,但沒有一個能解決的。而且這些人的屍體最後都被掛在村外的大樹上,之後村子中的人便再也不敢請外人來幫忙了。”
“老媽媽,在下的武功可比那些人要高,說不定就能將你們的問題解決。”
“唉!你們這些年輕人,怎麼就這麼不停勸呢。前不久那姑娘是這樣,現在公子你也是這樣。你們這脾氣真像,說不定上輩子是一家人。”
一聽到姑娘,李玄意可就激動了,連忙問道:“老媽媽,你見到的姑娘可是這樣……”
把堂妹的長相說出來,李玄意既希望那姑娘就是堂妹,又希望她不是。
究竟村子裡的問題是什麼,老人口中所說的姑娘到底是不是李玄清,李玄意能不能幫村子解決問題?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收看《玄黃四宇》·尋親篇,第三集——夜探山寨密中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