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的是,天不從人願,家中還有個能力在她之上的李玄意。不管她做了多周密的安排,多精細的偽裝,總是在快出門時被逮個正著。
還好堂哥有人性,沒把這件事告訴父親,給她有機會一次次的潛逃。李玄意希望,堂妹能在失敗中認清事實。
但天不從人願,雖然每次都不成功,可李玄清屢敗屢戰,她堅信,只要堅持不放棄希望,就一定會成功。
果然,她的心念得到了上天的回報。就在前幾天,堂兄李玄意被幾個朋友請出去。具體是什麼情況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事一定與王守仁有關。李玄意可是很在意這件事的,為此,他不得不放棄監視堂妹,離開家門。
李玄清可是很感謝這位為國為民的王大人,若不是他,只怕現在自己已經嫁為人婦。就算是被貶,也還為自己創造了一次逃走的機會
同樣姓李,同樣因為王大人,但李玄意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王守仁的出事,朝廷少了一位棟樑支柱,百姓少了一位再世青天。
為此,天下針對此事出現了三種做法。
其中一種是邪派武林的做法,那就是殺,殺了一了百了,還可向朝中對王守仁不滿的勢力邀功。這一派的人與朝中東廠、錦衣衛等關係密切,意見也很統一。
反觀正道方面,卻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保;一種是救。
保的人認為,王大人雖然獲罪,但只要刑期一到,或者皇帝赦免,到時候還可以東山再起,帶領朝中群臣抵抗奸佞。只要這段時期好好保護王大人,讓他不被奸邪之徒所害便可。
而要救的人,則認為朝廷昏暗,早已被閹黨所控制。與其把希望放在昏君身上,不如讓天下愛戴的王大人來領導更好。他們的想法是在半路上救走王大人,效仿宋朝時的宋江,在水泊梁山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或者如各朝開國之君一般,揭竿而起,謀劃天下。
而李玄意的朋友都屬於後者,他們這次把李玄意叫出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王大人在天下讀書人的心中有地位,而他李家富可敵國,又時常放糧賑災。如果這兩方面合作,那麼天下將是囊中之物。到時候王大人得了天下,李玄意便是開國功臣。
但李玄意可沒這麼激進,他是一一將眾人反駁。
首先,李玄意認為,劉六、劉七兩人舉事多年,怎可能把如今的成果拱手讓人。
其次,大明立國已久,這麼長時間的統治,讓天下讀書人恨不能把心掏出來表示忠心。如果王大人此時選擇佔山自立,必然受到天下讀書人的唾棄,到時候又哪來的人心。
三者,武林正道當中,有一半人要保護王大人一直到刑滿釋放。在這期間,不管是來行刺的,還是來救人的,都算是他們的敵人。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正道兩大勢力互鬥,只會自損實力,讓邪道有機可趁。
這一番道理,終於說服了他那幾位朋友,最終讓他們都同意先保護王大人,有什麼事以後再說。
李玄意的這些話,不僅是說給他的這些朋友聽的,同時也希望他們能把話傳給有和他們同樣激進想法的人,勸他們做事前要三思。
當他以為這事已經解決,滿心歡喜的回到家時,發現家中出事了。
李玄清終於還是逃離了這個家。
不同於以往,這次她是留書出走。信中,她已經表明了立場,不取消這門婚事,她是絕不會回來的。即使被抓回來,她也不可能妥協。
這次的離家出走可不是發發小姐脾氣的小事,現如今已經不是他一家的事,同時也是葉家的事。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很快葉家就知道了。
這葉家與李家的婚事,可是朝野共知的,若是在以前,葉飛一定會大鬧李家,甚至退婚。但現在可不行,而且自己這麼一出醜,說不定還能保住自己一條小命。
所以葉飛在這個特別的時期,還是到李家,與李天壽長談一次。
交談的結果是,現如今的局勢,要立即舉辦婚事並不是明智之舉,但這門親訂下就不要退了。
既然朝中局勢不知何時恢復以往的互相牽制,兩家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將李玄清找回來。
以往,每次見到二叔,他總是一臉嚴肅。但今次相見,二叔已經沒有以前那種威嚴與強勢了,如今,他只是個孤獨的老人。
李玄意只要在家,定當每日都會給而是請安。但這次回來,李玄意發現,二叔蒼老了許多,不僅頭髮花白了不少,臉上的皺紋亦如刀刻一般,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臉上。合體的衣裳,遮不住他單薄的身體。
對於二叔的要求,李玄意從來都是認真完成,何況這次的事件,是堂妹有錯在先,更給二叔沉重的打擊。所以就算老人家不說,自己也會將她找回來,好給兩家的長輩一個交代。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佳節——端午節。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詩人節、龍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