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時候,江崖丹的荒唐已經是朝野上下無人不知。
那些當面的唏噓背後的嘲笑,他心知肚明但也無所謂——他早就習慣了被人議論的生活,只不過從前是羨慕嫉妒恨,如今是幸災樂禍。想開之後,這些都是浮雲。
只不過他不在乎,江千川卻做不到。經過仔細思索後,決定讓他成親。
“倩繽是陶家這一代的嫡長女,容貌雖然不是頂好,但要論賢淑溫婉識大體,我打一個包票,我陶家上下兩代女孩子,絕沒有強過她的!”雖然說他有墮落的趨勢,但才十六歲的少年,向來深得祖父疼愛,又生得俊秀不俗,不說看中他地位,就連同齡女孩子,衝著他鮮衣怒馬招搖過市時回首一笑的風流模樣就動心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競爭他的人家非常之多。
最後是繼祖母陶夫人的一番話打動了江千川,“如今想許給丹兒的女孩子裡,當然有幾個非常絕色。不過不是我幫孃家人說話,就說丹兒學壞,那還不是自美色起的?若當真給他娶個美嬌娥,少年夫妻正血氣方剛,丹兒又生得儀表傑出,別到時候他妻子提不起心氣來勸他,反倒是把他帶得越發沒心思進學!”
江千川本來是不打算這麼早讓上心的孫兒結婚的,在他看來,十六歲正經是該讀書的年紀。橫豎男子結婚晚點也不怕什麼——尤其他最重視的嫡孫,那是絕對不愁娶不到才貌雙全出身得體的女孩子的。
如今改變主意,圖的就是孫媳婦過門之後能把孫兒管住,好叫他懸崖勒馬。
所以陶夫人把話這麼一說,加上她推薦的侄孫女陶倩繽雖然姿色平平,但氣度不俗不說,考察下來性情確實溫婉大方善解人意——這正是江千川心目中合格孫媳婦的標準形象。
祖父祖母達成共識,寫信去北疆時,當然都揀好的說。這時候陶吟松雖然已經過世有些年了,可已經形成二後之爭雛形的谷家、江家,在世人眼裡都還只是個爆發戶。
在舉國眼裡,大瑞第一名門都非陶家莫屬。
如果不以尊貴為第一要求的話,陶家嫡女,那絕對是比公主娘娘都稀罕的兒媳婦人選!
這種情況下,江天馳夫婦聽說要聘陶家嫡女做嫡長媳,那當然是沒有意見的。
只是兩代長輩滿意的婚事,不代表江崖丹也滿意。
他不願意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因為他愛慕美色,陶倩繽什麼都好,要家世有家世,要才學有才學,要氣度有氣度,要好.性情有好.性情……除了美貌。
她的長相即使在盛裝之下,最多能說一句清秀。
這麼膚淺的理由,當然不能在江千川面前透過,反而更加堅定了江千川為他聘下陶倩繽的決心:“這孩子的祖母看得果然沒錯兒,這孩子現下果然是沉迷女色了,越是這樣,越是不能給他娶美人!否則他哪裡還有心思學好?還不得成天陪他媳婦去!”
實際上江崖丹對於陶倩繽不夠美貌雖然失望,也沒失望到不屑娶她的地步——他真正不想結這門婚事的原因,是因為他儘管反抗失敗,但依然厭惡被算計。
他在同輩中排行第八,上面兩個都是堂哥,是三房的六孫公子與七孫公子。
年紀差距不是很大。
他議親時,那兩個堂哥都已經成親了。
施家跟張家都屬於江家黨,要說出色也不能說多麼出色。要說純粹抱江家大腿也算不上——總的來說是很常見的婚配:這兩家跟江家關係都不錯,權勢都不如江家,但結這個親也不至於被說靠女兒上.位。
也就是說,陶倩繽的年紀,也可以許給江崖情或江崖怡的。
實際上陶家嫡長女的出身,許給江千川的嫡長孫江崖情更合適,從當時的局勢來看,這麼做對陶家的好處也更大——到底長房長孫的身份,比次房長子要重要。
江崖丹認為憑自己那繼祖母的手段,要撮合這門親事不難。
最重要的是,江崖情的妻子施氏,也算不上多美,只說容貌的話,比陶倩繽只能說略微勝過。而對於這一點,江崖情成親前後從沒抱怨過什麼——據江崖丹對這個堂哥的瞭解,他雖然也喜歡美人,但對髮妻的要求,還是遵循著“娶妻娶德”的古訓,不需要太美,不至於帶出去了叫人嘲笑就行,正經是性情才德還有家世得配得上他。
而陶夫人沒有這麼做,反而把陶倩繽說給了江崖丹,打什麼主意,江崖丹簡直一目瞭然:她不看好三房了。
或者說,她開始看好四房了!
至於原本一直熱心給三房出謀劃策,即使連遭冷遇也不在乎的陶夫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江崖丹也很清楚:“不想十六弟天資平平,十九弟倒是聰慧得緊。”
這一年江崖霜四歲,已經開始展露出他不遜色於胞兄的天賦。
即使陶夫人親生的七公子江天驕的天賦更在兩個侄子之上,但彼時年紀還沒江崖丹大的江天驕,雖然也很受江千川寵愛與重視,終究還在成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