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5年,經過商鞅變法漸漸強大起來的秦國,為了改變被動、落後的局面,一面進行全面改革,一面秘密練兵備戰,一面大搞外交。
這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今陝西省澄城縣東)會盟,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局面。
以前因為窮,秦國被中原諸侯欺負,根本無法溝通。再則!人微權輕,說話沒有份量,人家不理睬,根本無法與人會盟。你報著善意去和解、和好,人家卻處處拿捏。結果!只能不來往。
不說諸侯君王了,就連當時的大周天子,都瞧不起秦國。每年大佬的時候,都不分祭品給秦國。
當時的秦國,就跟現代社會中的窮人一樣,根本沒有人瞧得起你?因為窮,別人跟你交往都覺得是一種恥辱,丟了他們的臉面。
現在!秦國處於關鍵時刻,必須低聲下氣去求別人,向別人示好。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因為!秦國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刻,不能有“內憂外患”。所以!你必須作出低聲下氣地樣子去求別人,用來緩和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給改革帶來更多地時間。
秦國不僅在全面改革上面需要時間,也在為增加軍備作著積極準備,贏得足夠的時間。
因為!公孫鞅已經與老丈人白圭談好了,白圭答應給公孫鞅給秦國裝備一萬騎兵。
可是!這需要時間的!
裝備一萬騎馬不是口頭說說就成功了,而是!需要時間。
一萬匹馬運送到秦國,需要一定的時間。還有!一萬匹馬的裝備呢?還有!一萬騎兵兵士的裝備呢?
馬!白圭已經答應了,讓秦國派人到北方去,直接從鹿園那邊把馬運回去。
這一萬匹馬,白圭不想也不敢從中山國經趙國再經其他諸侯國運輸到秦國去。這樣做不僅折騰,還會引起中原諸侯的注意。一旦發現秦國在購買馬匹,是絕對要阻止的。
別的諸侯國買馬,中原諸侯們都無所謂。因為!他們也要買馬。大家相互幫助,才能順利買到馬。而秦國!買馬就不行!因為!以前的時候,他們聯盟攻打過秦國。
當時在魏國等國的蠱惑下,想把秦國給滅掉,結果沒有滅掉。
所以!現在秦國要是大量買馬裝備軍隊,這些聯盟國都會害怕,擔心秦國強大了會報復他們。畢竟!你曾經給別人帶來了苦難。
為了防止發生意外,白圭只得作出決定:把馬匹運送到鹿園地區,再透過山路、河流繞道運往秦國邊境。
秦國因為人口少,國土面積大,所以邊境都沒有人。邊遠地方的人口,都被秦國強行遷徙到內地來了,集中居住。而那些荒蕪的地方,土地貧脊,本來就沒有人口。特別是缺水少雨的地方,就是不要賦稅,也沒有人願意居住。
就這麼著!秦國與北方、西北等遊牧民族之間,形成了一條自然、無形的國界。這裡沒有人口,面積還無限地大。
另外!這裡不是沙漠也不是草原,而是溝壑地帶。有很多地方,還有河流。不是常年流水的那種河流,而是季節性河流。
這裡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因為溝壑的原因,交通不便。你要是不熟習這裡的地形,你可能轉來轉動還轉回到原地。
你想繞過面前的溝壑,結果就轉回來了。你要是直接穿過溝壑,你可能會迷失在溝壑中。就算你順利透過面前的這道溝壑,可下一道溝壑又讓你無法透過。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秦國與鹿園部落之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片本來屬於秦國的土地,卻沒有人居住。乾旱無雨加交通不便,讓人無法在這裡生活。
而白圭的安排是!透過鹿園再繞道西北,尋找一個較遠的道路到達秦國。
鹿園人熟習這條道,但很少走。因為!秦國太窮。他們寧願去更遠的中山國,也不願意去稍微近一些的秦國。再則!到達秦國的集市比到中山國的陰山鎮還要遠。所以!除非必須去秦國,不然都不會去的。